满 族
满语称姓氏为“哈拉”,是标志血缘关系的称号。据史书所载,早在北魏时期(也有的认为是在隋唐之际)满族就有了自己的姓氏。据清代《皇朝通志》所载,满族的“哈拉”(姓)有679个。“哈拉”的名称最初都是以满语命名,是多音节的名称,如满族皇室姓爱新觉罗,贵族大姓有瓜尔佳、钮钴禄、舒穆禄、纳兰、董鄂、马佳等。其姓氏来源,一是以居地为氏,即以所居地名、山名、水名为氏。如居董鄂河者,即为董鄂氏。其余如修佳氏、富察氏等,均以住地为氏。二是以部落为氏,如爱新觉罗、瓜尔佳等。三是以动植物等图腾崇拜物为氏。如:尼玛哈氏(鱼)、萨克达氏(野猪)、依喇氏(黍)等。四是沿袭辽、金、元时期的旧族大姓,其中金代旧姓27个,辽代旧姓1个,元代旧姓7个。五是以父祖之名第一音节汉字为姓,如舒穆禄氏有名万鲜丰者,其子孙以“万”为姓;喜塔拉氏有名文忠额者,其子孙以“文”为姓。故有满族人“一辈一个姓”之说。清朝灭亡之后,满姓人多数已为汉姓,其改姓方式,一是由复姓改为单姓,如佟佳氏改为佟氏,董鄂氏改为董氏;二是意译为汉姓,如阿古占,满文为雷之意,即改为雷姓;倭赫,意为石头,即改为石姓。
蒙古族
蒙古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家世和族源,蒙古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极富民族特色。据《多桑蒙古史》等史籍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蒙古人就牛活在辽阔的蒙古草原,大部分蒙古人都能讲清自己的出身部族和家世渊源。
蒙古姓氏最初出现于贵族阶层,用以显示自己祖先的功业、部落血统的高贵和社会地位。嗣后因汉族影响,有的改为单姓。从蒙古族现在通用姓氏中,可以看出蒙古姓氏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是以部族为姓。如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后演变为包氏;永谢部落演变为云氏;巴雅特部以巴为姓;乌梁海部以乌(吴)为姓;喀尔喀部以韩(何)为姓;土尔扈特部以陶为姓;哈勒努特部以郝为姓。
二是以父祖之名的首字为姓。如元代将领沙全,因其父名沙的,便以沙为姓;现代蒙古诗人巴布林贝赫,因其父为巴达玛宁布,便以巴为姓。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蒙古人以这种方法取姓。
三是以汉字谐音取姓。如伯颜首字“伯”与“白”谐音,其后人便以白为姓。再如“敏罕”在蒙古文中意为“千”,以汉字谐音“钱”为姓;鸟古纳蒙意为“羊”,便以汉字谐音“杨”为姓。
四是以母姓为氏。如蒙古族中刘姓,即源于汉代公主(刘氏)下嫁单于,而后代便有以刘为姓者。
五是受汉族影响,取用汉姓。如张、王、李、陈等,即是其例。这种现象在汉化较深的文人、官吏中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