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吕,我们在前面说过,它是姜姓部族东迁时留在河南的一个氏国。这个氏国的准确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南阳市西边。有人说,吕字的来历,是因为禹器重太岳,引为心吕之臣,故封为吕侯。这种说法十分牵强,它把一种形容事物状态的词当成一个氏族的标记,根本不符合原始人类的思维习惯。其实,吕姓也是来源于一种图腾信仰的。这种图腾物就是一种形似鹿与驴的黑羊,在魏晋的时候称“山驴”,在先秦时候称“闾”或“闾麋”。由此可知,即命名在建立了单独的氏国以后,吕姓人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原来的图腾。而且,一直到吕姓人迁至山东建立齐国以后,他们中间的男子还使用着姜、吕二姓,他们中间的女子则一律照原样姓姜。
姜姓女子,曾经著称于两周之间,由于姬姓国同姜姓国之间的世代通婚关系,周王室以及鲁、晋、卫等封国王族都以“齐姜”(齐国女子)为妇。《春秋》、《左传》便写到了许多姜姓女子,例如鲁桓公妃文姜、庄公妃哀姜、闵公母叔姜、僖公妃声姜、文公妃出姜、宣公妃穆等。这些名称里面的“姜”批姜姓;“文”、“哀”、“声”、“出”、“穆”等等是对已逝王妃所加的谥号;“叔”则是第号,姜家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四女儿分别称作孟姜、叔姜、季姜。当时的歌手们曾用很热情的语调歌唱了“孟姜”和其他姜姓女子。例如:
到哪里去采唐?(唐蒙,即菟丝子,一种蔓生植物)
到卫国的沫邑之乡。
我想念的是哪一个人?
我想念的是美人孟姜。
……
和我同乘一车的姑娘啊,
脸蛋象木槿花在开放。
车子在大路上时翱时翔,
姑娘佩戴的玉石闪闪发光。
这姑娘的名字就叫孟姜。
她真是美丽而又端庄。
……
这姑娘的名字就叫孟姜。
她高贵的仪态令人难忘!
这几首诗都用“孟姜”泛指齐国女子,由此可见姜姓的齐国女子在当时享有崇高的声誉。
《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是其地也。”古代的秦岭统称华山,秦岭的南面就叫华阳,区域很广,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是姜水距华山很近。现在宝鸡城南门外紧邻渭水,过渭水南一、二里,有个村子在黄土原旁边,叫姜城堡,堡西有一水,从秦岭中流出,叫清姜河。姜姓的早期祖先大约就生活在这一带(见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