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起源于太原的张氏谱系(二)(2)

2009-09-25 11:42
来源:崇文堂家谱坊 作者:佚名
到黄帝时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时石箭镞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张挥在总结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明弓箭,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张姓氏

到黄帝时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时石箭镞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张挥在总结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明弓箭,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张姓氏族借助弓矢这一先进工具,率先进入狩猎时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到台骀时,又治理了太原地区的洪水,人们才在这块高而平的黄土地上安居下来。正如台骀神庙楹联所曰:“能业其官障泽宣汾昭亘古,永垂厥德平汾静浪到于今。”

台骀神庙,是最早的张氏之祖庙。晋阳,左有恒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突出。北魏末期,秀容部酋长尔朱荣乘机盘据了晋阳,以太原王的资格,掌握了北魏实权。尔朱荣死后其部将高欢进入晋阳,在晋阳建起“大丞相府”。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高欢又控制了东魏的大权。东魏都城是邺城(河北临漳),大权在握的高欢却住在晋阳,故称晋阳为别都。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545),高欢在晋阳修建晋阳宫。武定八年,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曰齐,史称北齐。北齐时期,晋阳始终处于别都地位。每个皇帝都往来于晋阳、邺城之间。而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都死在晋阳宫。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后主高纬又都是在晋阳宫即皇帝之位的。晋阳的地位,不言而喻。晋祠的飞梁及难老、善利二亭,三台阁,读书台,望川亭,都是这时修建的。天龙山石窟,亦创始于北齐。这时王郭村的台骀神庙已有相当规模。相传,高欢之妻有病,到王郭村台骀神庙祈祷有验,病愈后率领侍卫、宫女前来还愿,做道场七天七夜,盛况空前。清道光《太原县志》卷三记载:

“汾水川祠即台骀神庙。在晋泽南王郭村。节度卢钧改今名。晋封昌宁公,宋封灵感元应公,赐额曰宣济庙。有掌禹锡所撰碑记。”

节度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进士,唐宪宗时曾从裴度(765—839)为太原观察支使。唐宣宗大中六年(852)为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他改台骀神庙为汾水川祠,当是大中年间之事。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进士,并州通判。宋英宗时以工部侍郎致仕。好储书,所记极博。他撰写的《重修昌宁公庙碑记》原碑立于王郭村昌宁公庙内,今无存。但碑文在雍正《太原县志》中全文保留了下来。据邑人王锡寿考证,在唐代王郭村的昌宁公庙已有很大的规模。其时庙宇高大宏伟,占地面积近30亩。遗憾的是这样一座好端端的庙宇,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宋王朝火烧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河和晋水水灌晋阳城期间被毁。其后,宋代又重修,明初再次重修。但规模已大不如前。清顺治六年(1649)汾阳义军与清军激战时,重修之庙宇又毁于战火。嘉庆十七年(1812)汾河水涨,劫余殿堂全部倒塌。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但仅建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五间。由于年久失修,人为损坏,庙宇倾倒,树木被伐,庙院荒芜。但明朝洪武年间彩塑的台骀神像,至今依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