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其术主要是祷祝和刻鬼,假借鬼神符箓以聚徒惑众,以符水为人治病,与以炼丹求长生为目的的丹鼎派道教不同,是属于符箓派的道教。因后来的道教徒尊称张陵为天师,并奉为道教的创始人,改称其名为张道陵,而天师这个称号又是子孙世袭的,因此,五斗米道以后又叫做天师道。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布这种五斗米道。除了用符水为人治病以外,还设立“静室”(一作“净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其道徒有祭酒和鬼吏,祭酒主传授老子《道德经》;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的办法,是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一式三份,一份“上之天,著山上”,一份“埋之地”,一份“沉之水”,叫做“三官手书”,祈祷于“三官”。所谓“三官”,即指来源于古代神话的天官(天帝)、地官(地祗)、水官(水神)三神。古代有的神话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五斗米道承袭此说,以此为人治病。治疗之后,病者家一般要出五斗米作为报酬,故被人们称为“五斗米师”。
张衡死后,其子张鲁继续传布其道。张鲁在传布五斗米道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他自号“师君”,为了使其组织更加严密,把初来学道的人叫“鬼卒”,把入道较久已受箓的叫“祭酒”,“祭酒各领部众”,势力迅猛壮大起来。当时割据益州的刘焉,为了利用五斗米道,遂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并派张鲁到汉中布教,同时将张鲁之母及弟留居巴郡,以为人质。
张鲁借助刘焉势力占领汉中后,并没有听从刘焉的摆布,而是按照五斗米道的传统,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这个政权不另设官吏,而是以五斗米道的“祭酒为治”,即由五斗米道的大小头目来管理。史籍记载,张鲁在汉中推行了具有互助性的公益设施。例如,让各地的祭酒设立义会,供过路人使用,且备有义米、义肉,让“行路者量腹取足”,不收任何费用。民有不老实隐瞒了自己的小过的,罚修路一百步就算了。犯了法的,以说服教育为主,先原谅三次,不给处分,再不改正,仍然继续犯法的,然后乃行刑。“又依月令,春夏禁杀”生物,又禁止酿酒。东汉后期,在封建统治者豺狼般地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广大 农民大批破产,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对比之下,张鲁这些政治和经济的措施,深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