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名人 >

董作宾:甲骨四堂之彦堂

2009-09-04 14:3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提起董作宾,中国学界并不陌生,他就是“甲骨四堂”中的彦堂。是甲骨文研究中少有的几个大师级学者之一。

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原名守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自幼入塾读经史,后入高级小学,因家境贫寒曾一度辍学,与人设馆授徒,并兼营书店,但仍坚持自学,每进新书必先读而后再出售。不久考入南阳县立师范讲习所,后留校任教员。1918年只身游学开封,在著名教育家张嘉谋指导下,考入河南育才馆,毕业后在《新豫日报》任编校。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师从王国维,与商承祚、容庚等同为研究生。

提起董作宾,中国学界并不陌生,抗战前,就流传着“甲骨四堂”的说法。所谓“四堂”,即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董作宾生前死后,人们对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给予充分肯定。1945年傅斯年在董著《殷历谱》序中说:“余目睹当世甲骨学之每进一步,即彦堂之每进一步。”董作宾的每一项研究,都有力地推动着甲骨学的发展。世所公认,董作宾是甲骨文研究中少有的几个大师级学者之一。

董作宾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古年代学、历史地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其中尤以在殷墟考古和甲骨学上的贡献更为突出,成为继罗振玉、王国维之后,中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1928年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在院长蔡元培先生支持下,即着手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董作宾被派往安阳,调查甲骨文出土情况。向研究院提出了《殷墟甲骨调查报告发掘计划书》,并呼吁:“甲骨既尚有留遗,而近年之出土者又源源不绝,长此以往,关系吾国古代文化至钜之瑰宝,将为无知之世人私掘盗卖以尽,迟之一日,即有一日之损失,是则由国家学术机关以科学方法发掘之,实为刻不容缓之图。”于是,从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对殷墟进行首次科学发掘。

董作宾对考古学的贡献,表现在发掘整理上,更表现在解读研究上。前项工作是让掩埋的古代文物现出原型,为人们认识历史提供原始材料,使甲骨及古代器物从古董上升到考古阶段;后项工作则是通过解读研究,让死材料现身说话,帮助人们认识古代历史和文化,使甲骨文走进科学研究阶段。后项工作包括时代考证,文辞研究,契法探索,骨料辨析等,既需要学识才智,也需要勤奋耕读,甚至是献身精神。因为甲骨文研究,到董作宾写作第一篇文章,虽然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出版了罗振玉的《殷墟书契》、王国维的《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周制度论》等著作,但一直未能走出传统金石学的圈子。

因甲骨文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抢购者日多,价格猛涨。有些人为牟取暴利,学会造假,一时间,赝品流行,真假难辨,给收藏和研究带来诸多麻烦。鉴于这种情况,董作宾下功夫研究甲骨文的刻法。他到安阳找到一个以刻假甲骨文为业的雕刻家,同他交朋友,虚心向他求教,从中学到许多辨别真伪的知识。同时,他也找到研究甲骨文的一条门径,开始进行另一有意义的实验。他用放大镜仔细地审视刻字交叉的地方,又对放大20倍的照片仔细观察,他发现刻甲骨与写字不同。写字可以纵横交叉,而刻甲骨则有固定的习惯:有的先刻直画,再刻横画;有的先刻横画,再刻直画。刻直时完全刻直,刻横时完全刻横,并不交叉进行。对比不同实物和拓片,细心研究刻辞笔画的先后次序,他发现刻辞的习惯因时代不同而异。这一发现对于考证刻辞的年代大有裨益,研究者可以从刻法确定甲骨文的年代,进而考察不同年代的社会和文化。

董作宾在甲骨文缀合复原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贡献。甲骨文缀合是将支离破碎、身首异处的甲骨重新组合在一起,以增加甲骨文的史料价值。这是一项繁重复杂、学术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学者有深厚的甲骨学功底,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眼光。董作宾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看做是甲骨学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之与分期断代并列为“甲骨研究新方案”的“两种原则”。他在撰写《殷历谱》时,对甲骨断片多有缀合。对《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学乙编》的残片缀合工作,也给予全力支持。张秉权根据原骨对《乙编》缀合成《殷墟文字丙编》,与董的提倡有很大关系。

《殷历谱》是董作宾根据甲骨卜辞记日、旬、月、年的资料编纂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用时最长、费力最多、苦心经营的一部著作。从1930年开始,董作宾就注意甲骨文中的殷历,尔后,不断汇集资料,细心整理,到1935年初步理出头绪。深入研究是在战乱流离中。抗战开始后,董作宾随史语所迁长沙、桂林、昆明。1940年冬,日军封锁滇缅路,云南告急,史语所又迁四川南溪李庄板栗坳。大迁移,让人疲惫不堪,心神难定,再加生活清苦,不少人另谋生计,留下来的人也很难把精力集中到学术研究上。蔡元培先生常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话勉励研究院学人。但不管迁到哪里,只要能放下书桌,董作宾就投入工作。董作宾家庭人口多,薪水少,时有断炊之虞,但他仍不放弃研究殷历。傅斯年说《殷历谱》使“中国信史向上增益300年”,李济称《殷历谱》是:“一部划时代的大贡献”,“为甲骨学开拓了一个新天地”,“是学术界的一件伟大的创举”。

董作宾知识渊博,广泛涉猎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艺术等,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作。由他发端的殷墟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至今仍为人称道。

董作宾的研究,如在洪荒的山地耕耘,其间有荆棘沼泽,也有崇山峻岭,容不得懈怠,也容不得懦夫,只有在曲折艰难的小路上攀登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峰。

(责任编辑:昭君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