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部中国伟大的著作,文学性的浓厚、人物的多样、情节的曲折,再再都引发了人们去阅读品味之心,“红学”这样的一个名称的流传,更是体现了它的重要性,而其内容的丰富多元,使得国外学者纷纷投入其中,想藉此一窥究竟,而使得了《红楼梦》得以借翻译之便而广布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中国源远长流的文学面貌找到一个宣扬之径,以下便是对《红楼梦》的翻译情况作一慨括的介绍,透过这些翻译的情况而能了解外国学者如何看待如此充满中国文学性的《红楼梦》。
一、日本
《红楼梦》在日本的翻译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1892年,日本明治诗坛诗人森泰二郎译出《红楼梦》第一回楔子,这是最早的日译文。1882年,岛崎藤村节译《红楼梦》第十二回,以《风月宝鉴》为题,发表在《女学生》杂志上。这些片段的译文,对《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从20世纪开始,《红楼梦》的节译和全译本陆续问世,迄今已有十几种之多。
全译本:
(1)松枝茂夫在1951年译完《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根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根据“程乙本”。此译本先后由岩波书店和讲谈社出版。到70年代,松枝茂夫又进行改译,由岩波书店出版。
(2)伊藤漱平教授是中国小说,尤其是《红楼梦》研究的大家。他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全译本,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的四十四卷至四十六卷。此译本根据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译本》译出的。有译者的解说,较为详尽地评述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以及《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和研究情况。
(3)1965年,富士正晴、武部利男的前八十回《红楼梦》抄译本,由河出书房出版,收入《世界文学全集》。增田涉教授、松枝茂夫教授和常石茂三人合译的精装本《红楼梦》作为“奇书丛书”之一,1970年由平凡社出版。在日译本中,松枝本和伊藤本有两大优点:第一,两种译本均为一百二十回,没有删节,所依据的原作都是早期脂评本的印本或校定本,在保持原文风貌方面比其他程乙本为底本的译本较佳。第二,两位译者都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在翻译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因此译文比较流畅。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日本著名汉学家大高岩与红学研究者桥川进雄、太田辰夫、吉田幸夫、大原信一等人,他们多从经济史、法则史和语言文字的角度评论《红楼梦》的价值。五六十年代较为活跃的红学家有松枝茂夫、伊藤漱平、野口宗亲等人,除对《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悲剧性主题诸问题有较多的评论外,还对曹雪芹与高鹗的生平家世,《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的关系,《红楼梦》所反映的生活习俗以及评点者脂砚斋等问题,作了多方面不同程度的探讨。近年来,红学研究者,如小山隆夫等人,则从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剖析《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代表日本红学研究的内容又有新的开阔。
二、韩国
韩国《红楼梦》的出现:《红楼梦》大约是在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传入朝鲜,当时的知识阶层是可以直接阅读原书的,后来才有翻译。据韩国汉阳大学崔溶澈教授说,在韩国《乐善斋》发现的30余种翻译小说中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全译抄本。而此种全译抄本应该是朝廷文官受命为王妃或宫女提供的消遣书。此外,从《红楼梦》的传播史和翻译史角度来看,乐善斋中的《红楼梦》全译抄本,说不定是世界上第一本全译抄本。
韩国《红楼梦》全译本:
(1)乐善斋《红楼梦》全译抄本:原有120 册,现有117 册。是一百二十回抄本,但缺有第二十四回、五十四回和七十一回。译抄年代不详,而译者据考为李钟泰等人,所据原本疑为程甲本或王命廉评本系统。此书特色在于,其每页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三分之一用朱笔抄录小说原文,汉字旁加朝鲜文注音;下段三分之一为译文。原藏于汉城昌德宫乐善斋(王妃图书室),后收藏于藏书阁,现则收藏在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珍藏。
(2)李周洪《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有五册。1969年由汉城乙酉文化社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选”之一。回目为三字单句,卷首有《解说》,一般认为是较好的一种译本。
(3)禹玄民《新译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共六册。1982年由汉城瑞文堂出版,为“瑞文文库”本。其回目则为原文。
(4)李钟泰等译《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以乐善斋本为底本,其中所缺第二十四、五十四回和七十一回,是据台湾新陆书局《古本红楼梦》1957年版补译,卷首有李家源序。1988年4 月由亚细亚文化社影印。
(5)冽上古典研究会译《红楼梦新译》:全书一百二十回,共八册,但现仅出一册。1988年6 月由汉城平民社开始出版,附有李家源《乐善斋本》序文。
三、越南
越南《红楼梦》全译本: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1962年到1963年由河内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六册。前八十回是由武培煌、陈允泽所译,后四十回译者则是阮育文和阮文煊,是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作为底本。
主要内容:越中友协会长裴杞于1959年为此书写了个〈前言〉,介绍了此书的主要特色。他从内容、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向越南读者做介绍性的解说,且从人物、事件、‘文章三个方面,来简述《红楼梦》的特色。此外,也提到要想正确评价《红楼梦》,必须理解此书不只是讲爱情故事,而是在谴责封建社会。
四、俄国
俄国《红楼梦》全译本:
全译本《红楼梦》是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20 回整理本翻译的,出版者为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译者是帕纳秀克,孟列夫担任诗词部分的翻译。译者在1949年至1957年的八年中花了大量的心血译成俄文《红楼梦》。译文能够正确表达原文的精神,因为它是欧美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所以一问世就在欧美国家和汉学界中得到广泛好评。
帕纳秀克的这个俄文全译本《红楼梦》分上下两册,两册正文前分别插有改琦所作宝玉、黛玉绣像,书末附贾氏世系“谱树”,书前还附有费德林撰写的《导言》17页,题为《中国小说和红楼梦》。费德林的这篇《导言》概括介绍了中国小说发展史和曹雪芹的家世、经历、高鹗续写情况以及《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并着重分析了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意义。他指出:“作者善于在18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背景上,创造出色的人物形象,进行细腻的心理分析和深刻的个性描写。”作者对“18世纪的清代社会生活做了淋漓尽致描绘,他坚决反对中世纪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对人格的侮辱,揭露了逼迫正直人自杀的吃人礼教和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统治阶级的残酷及其道德沦丧。
(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