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习和奉行儒家思想,人就会变好
儒家思想早在秦汉时期便传入越南。历史上越南出了不少大儒。我有个朋友何叔明教授,就是儒学研究的佼佼者。到越南后,我们首先到南方的胡志明市(原西贡)去拜访他。
年逾花甲的何叔明教授,体重只有48公斤,戴一付深度眼镜,虽不善谈吐,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写一手俊秀的中国字。从1956年到1961年他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就跟随侯外庐先生学习中国哲学史,现在是越南胡志明政治学院的教授、著名的儒学家。走进何教授的家,室内全是书,其中有一半是中文书。他指着这些书说:“我最喜欢的是中国这些儒学的线装书,不能中国学者送给我的哲学菱,特别是儒学著作。”说到这里,他马上送给我两本越文出版的、《前言》中提到我的名字的《中国哲学史》。他又说:“孔子思想两千年来陆续传到中国境外的一些地方,象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在越南,从11世纪的李韩到以后的陈朝、黎朝等,无不提倡用孔子的“仁德”学说教化百姓。如果不读《四书》、《五经》,就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直到现在,还有一些街道用我们越南历代大儒的名字命名呢!例如你们住的黎贵#路、阮秉路,还有吴士连中学等。”更令人难忘的是何教授还领我参观了以孔子命名的该市五郡的孔子路及九郡的孔子大道。在繁华的孔子大道正中花坛中间,还矗立着孔子像,像下刻着对孔子的赞辞。其旁有华人街,街上有山东人开的孔府饭店。
当然,在越南尊孔崇儒的中心还是首都河内。河内孔庙也叫国子监,它也兼祭祀与教育两项功能。庙内的大成殿、奎文阁、东西庑及进士题名碑与中国相同。越南社会科学院的阮才书教授、政治学院的阮鹏教授也都是五、六十年代到中国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留过学的老研究生,他俩与何步明被称为越南三大儒。阮鹏翔教授告诉我们:“越南人把汉字称作儒字,平时交往用越文,但对祖先、神灵祭祀、求福等活动,必须用汉字写成祝文。”果然,我们在市场上看到许多“代写汉字”的摊店。他又说:“越南民间许多人信奉儒家思想,称作儒教,或良教。意思是学习和奉行儒家思想后,人就会变好。”阮教授更自豪地向我们说:“越南人依照孔子忠、义、仁协思想,培养了爱祖国、爱和平、爱自由、讲仁协的一代代人。我们能够长期抗法、抗日、抗美,就是凭着这股爱国主义思想。”他曾带我们到了河内东部海防省锦样县的茅田孔庙。这里原有的孔庙在公路东侧,战争中被摧毁。但战争一停,群众便集资在公路西侧建了一座茅田孔庙。在我们去的前五天,这里刚举行完祭孔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