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京剧是国粹的话,那么,相声则是民粹,可如今相声的地位却岌岌可危。相声为何越来越丧失观众?最近一期《南方人物周刊》把矛头指向了讽刺,文章说,“当相声不再讽刺的时候,人们便开始讽刺相声”。
确实,今天讽刺的失去,是相声逐渐小众并走向衰落的开始。
回溯历史,相声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讽刺。只不过,在过去,相声更多地讽刺劳苦大众。正因为在讽刺方向上的偏误,建国后,相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万幸的是,相声界从来就没少过大师,在侯宝林等人的推动下,相声讽刺的对象由劳苦大众转向了达官贵人。由此,造成了相声的真正繁荣,造就了一大批相声名角。
当然,建国初的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相隔太远。然而,相声的前一段辉煌史却是我们许多人经历的。记得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当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曾经让多少人在捧腹之余无尽深思过。那时的相声,直面经济社会政治热点,直击官僚腐败形式主义,让观众大快朵颐,并直接造成了相声的繁荣。然而,今天,相声还有讽刺吗?
一声叹息,今天的相声,讽刺少了,插科打诨多了。200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在五一黄金周举办全国相声大赛。其后的第三届与第四届大赛,有人讽刺为“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确实,没了讽刺,相声还能叫相声吗?当然,我们不能说现在的相声一无是处,最起码,从形式上看,今天的相声比过去丰富多了,相声演员又是跳又是唱,而且,跳功还不错,唱功还不差,只是嘴功少了许多。但观众只为视觉享受时,又何必去欣赏相声?或许现在流行多元,演员也要做多栖,可当一个演员丢了自己的主业时,他还能叫相声演员吗?我看叫小品演员得了。或许这就是现在小品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大批有实力的相声演员加入到小品中时,小品能不热吗?
当然,我们不能说相声绝对没有讽刺,可今天的讽刺又重归了50多年前的老路,重新拿平民百姓开涮。相声离不开讽刺,可这种讽刺不是针对平民百姓的。相声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对社会热点、对达官贵人的讽刺,这种讽刺是所有讽刺文学都必须遵循的本质。
有人说,相声渐离讽刺这是时代的原因。可他们忽视了,今天在揭露黑暗、讽刺现实上,有许多文学、文艺形式都比相声更有力度。这说明,相声界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以断言,如果相声继续不再讽刺,那么等待它的绝不仅仅是被讽刺,而是被忘记。即,当相声不再讽刺,我们只能忘记,相声只能退出舞台。
(责任编辑:七月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