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
每一次离开都是复兴
李开复离开谷歌,自办创新工厂,在今年曾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对他来说,这也许仅仅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正常的变动,从苹果到微软,从微软到谷歌,从谷歌到现在的创新工厂,他的职业生涯总是在不断地开创更新的局面。这足以让很多知足常乐的年轻人为之汗颜,特别是在全球金融风暴之下,离开外企高管的位置去自己创业,显然需要不小的勇气。
李开复曾被誉为华人中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但在今年,随着李开复在微博上“再见,谷歌”几个字的出现,他的职业人生终于发生了质的变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对于他的职业人生,李开复总结称他个人最有价值的资产是在苹果、微软、Google学到的创新、管理和企业文化。
他在以往的工作中学到的最有用的经验是:苹果式专注用户体验、改变世界的精神;微软式战略分析和商业模式、承担到底的精神;谷歌式平等创新、互联网文化、实时回馈的作风等等。
而对于在2009年刚刚开始的创业生涯,他说:“中国企业家社长刘东华问我:领导外企和创业,心中感受不同是什么。我的回答:(1)外企是令人羡慕的安稳工作,自己创业有风险有梦有激情;(2)外企可以和世界一流的人研发技术,创业则可以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中国的知识产权;(3)外企已有一流品牌的光环,创业是希望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
季羡林:
身前身后,岂羡林乎
季羡林一直都陷在“是不是”国学大师的争论里,尽管他曾任又辞去人大国学院院长,他的生前备受争议,在他身后,他的子弟故友们又给他增添了不少头衔,比如学问家、智者等等,当然,“国学大师”这个头衔仍旧保留着。
不管是哪个头衔,“大师”这个身份总是确定的。大师辞世,举世哀悼,按说应该庄重和严肃,可是季羡林的身后事总是出现意外。比如说他的弟子跪拜的事情,弟子给老师磕头,本来也是传统,可毕竟季大师和他的弟子生活在现代社会而不是古代,非要三叩九拜显然不太合时宜,被人抓住小辫子也就难免。
然后是挽联的问题,季羡林被誉为国学大师,弟子们也一个个执国学之牛耳,可是偏偏追悼会上非常重要的挽联被人挑出毛病来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小毛病,对仗不工,这简直就不再是对联了,一堆国学家们写不好一副挽联,不但丢了大师的脸,而且还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真是“士”风日下、斯文扫地。
还有遗产问题,大师的遗产该怎么分?儿子学生秘书齐上阵,甚至告别仪式上就已经闹起来了,随后越闹越大,沸沸扬扬,各方自持道理,不肯让步,直到如今也还没闹出结果。
在遗产纠纷还没落下帷幕的时候,季羡林故居又爆被偷,而在之前,也曾爆出过季羡林收藏的字画被偷的消息。中国人说入土为安、九泉含笑,我想季羡林倘若泉下有灵,恐怕不会那么安,也笑不起来吧?季羡林名羡林,他身后孤独,真该羡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