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2009年的中国符号,感动的人们感召着我们(2)

2009-12-28 09:11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怀宗
胡舒立:胡不可立? 《财经》杂志的前主编胡舒立的辞职风波无疑是这一年的焦点之一。《财经》创办十年,赢得良好的声誉和专业的评价,可以说胡舒

    胡舒立:胡不可立?

 

    《财经》杂志的前主编胡舒立的辞职风波无疑是这一年的焦点之一。《财经》创办十年,赢得良好的声誉和专业的评价,可以说胡舒立和她的团队功不可没,然而就在今年,胡舒立却终于离开《财经》,随之离开的还有许多她的团队成员。 
    1998年4月,胡舒立创办了《财经》杂志,10年时间,这本杂志成长为国内一流的财经刊物,也为胡舒立赢来了巨大的声誉。2001年美国的《商业周刊》将胡舒立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原因是创办不过三年的《财经》杂志,“搅动”中国的证券市场,以解密式的调查性报道敦促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肃清和整顿。此外,《财经》凭借SARS系列调查报道,获得“2003年度杰出国际调查新闻奖”荣誉提名奖;同年,胡舒立被《世界新闻评论》授予“年度国际编辑”的称号。
    胡舒立曾说:“《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而对她自己的职业生涯,她的评价显得很简单,“既然做新闻这一行,只好把它做好。反正我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这一件事胡舒立最终也没有做到最后,就在2009年,她终于离开《财经》杂志,离开新闻前线,转战中山大学,从新闻第一线走向培育新闻人才的基地。而对于这个转变,她自己很谦虚:“从事教育对我是全新的一种体验,充满挑战,而且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我深感大家给我的责任非常重,我现在实际上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陈及时:他很及时

 

    陈及时不是一个人,他是两个人,是两名落水的少年;他是三个人,是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他是15个人,是陈及时和他的14个见义勇为的同学;他是少数人,是在众人围观的时候挺身而出的那些人;他是很多人,是陈及时死后无数被他感动的人…… 
    2009年10月24日,来自长江大学的陈及时等15名大学生,在荆州江边游玩时发现两名少年落水,陈及时和他的同学们立刻救人,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外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帮忙,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正在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再也没有醒来…… 
    寒江结梯舍己救人,在2009年无数影响世界的事件中,这无疑是最微不足道的,但也是最能够让人铭记的,这些英勇的大学生,用他们的生命,给金钱时代某些冷漠的人们上了一堂人生课。 
    这15名同学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的称号,陈及时等三人也获得“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的称号。死后殊荣,对于逝者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意义,走过2009,他们虽然无法再去追忆如水的青春,但更多的人会永远记得他们……

    刘翔:再一次的飞翔

 

    去年奥运会上,刘翔瘸着腿黯然离开,留给无数中国人的是黯然和失落,留给自己的是无数的非议甚至谩骂。有人说这是国人价值观的一场大考验。当然,经受考验的不仅仅是观众,刘翔也在经受考验,如何才能在国人的口水中再次站起来?很显然,对于刘翔来说,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赛场上一次新的胜利。 
    从万众景仰的民族英雄到被人骂做懦夫,刘翔生活的落差宛如云泥,但对于刘翔来说,承受的压力则一直没变,只不过从捧变成了棒,一个部首的变化,其中的差距不可以道理计。但是刘翔一直都很平静和从容,只是治他自己的伤,做他自己的训练,并不以人们的毁誉而悲喜。 
    一直到2009年9月12日,沉寂13个月的刘翔终于复出,并迅速在其后3个月内连夺三冠,10月25日全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1月12日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冠军、2009年12月11日东亚运动会冠军。而媒体和公众,也再次把无数赞誉的言语送给刘翔。 
    在沉寂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于社会的种种非议,刘翔一直都是沉默以对。而在复出后,短短时间里,他便以连续三个冠军回答了全世界。显然,刘翔是一个行动派,从不以言语动人,但无疑是最动人的一个人。他的动人,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开端兴旺的一个标志”。这样评价固然夸张,但中华民族的兴旺,确实有赖于许许多多像刘翔一样的行动派。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