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南腔北调演绎“昆梆一家亲”

2009-08-03 13:2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吴希莲
7月31日一大早,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岱庙里有近千年历史的金代舞楼上,响起了高亢激越的上党梆子和古朴优雅的昆曲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唱腔。在“昆梆一家亲”的横幅下,参加棋子山

7月31日一大早,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岱庙里有近千年历史的金代舞楼上,响起了高亢激越的上党梆子和古朴优雅的昆曲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唱腔。在“昆梆一家亲”的横幅下,参加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长生殿》演出的上海昆剧团的艺术家和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的艺术家,在千年古戏台上,进行了一次千年一遇的南北文化交流。

小戏台吸引了6位“梅花奖”得主

上午8点,冶底村的村民听说庙里要演戏,早早提着各式贡品,来到庙门前焚香拜祭,是为“贺庙”、“开台”。

8点30分,岱庙门口一对断臂石狮子旁,村民自发组织的一支迎宾乐队演奏起欢快的迎宾曲。通过两侧已被岁月磨砺得棱角全无的高高石阶,村民们鱼贯而入。孩子们欢蹦乱跳,老人们步履蹒跚,一位老太太甚至手脚并用爬上石阶,还有一位小脚老太太也在晚辈们搀扶下赶来了。潮水般涌来的人们一会儿就把戏台前的空地挤得满满当当。

9点40分,庙内鼓乐齐鸣,鞭炮喧天,场面空前热闹。“昆梆一家亲”艺术交流演出活动正式开始。“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白玉兰奖得主……”每当主持人介绍完一位戏剧表演艺术家,村民们便报之以如雷的掌声。他们没想到,岱庙里这个破旧小戏台竟吸引了南北两地共6位中国戏曲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得主,9位国家一级编、演前来拜谒。

建于金正隆二年的冶底岱庙古戏台,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系中国现存独一无二的金代戏台。77岁的看庙老人董发务说,岱庙地处中国古老的冶炼发祥地之一———冶底古镇,历史上一度经济十分发达,庙内古戏台早年间经常演戏,有名的“鸣凤班”、“鸣乐班”都曾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过。但最近的一次演出要追溯到1953年,那年,高平的“回山戏班”来此演出过一场梆子戏。从那以后,古戏台就再没有演过戏。

南腔北调都赢得满堂喝彩

一曲上党梆子《打金枝》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紧接着,上海昆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张军和余彬表演了《长生殿》选段。两个剧团“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吴国华、张保平、张爱珍分别献唱了《金水桥》、《潘杨讼》、《秦香莲》选段,昆剧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张铭荣、张军、余彬则表演了昆曲《长生殿》、《势僧》选段。两种戏曲形式同台演绎,在彼此映衬下,优雅与不羁、温婉与铿锵、缠绵与高亢、精致与粗犷,艺术风格显得格外鲜明。观众在高声为上党梆子名角喝彩的同时,也热情地为上海昆剧团的名家名角鼓掌,大人孩子都看得兴高采烈。

梅花奖得主、上海昆剧团副团长张军说:“昆曲和上党梆子在戏本的文学性、曲艺的形式以及艺术气质方面都各有特点,是两种不同的戏曲类别。但它们有同样的灵魂,民族特征、艺术追求都是一样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