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山东梆子《运河老店》诞生记(组图)

2010-01-08 11:07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赵京军
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虽然已经落幕二十多天了,可市山东梆子剧院的时向阳院长好像还没有从 “获奖”的兴奋劲中缓过神来。不仅是他,自打厦门归来之后,整个《运河老店》剧组都处

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虽然已经落幕二十多天了,可市山东梆子剧院的时向阳院长好像还没有从 “获奖”的兴奋劲中缓过神来。不仅是他,自打厦门归来之后,整个《运河老店》剧组都处在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里。仔细一想也不难理解,在全国戏剧界的最高舞台上一下子拿到“优秀剧目”、“优秀表演”两个大奖,这在济宁的戏剧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而这样的喜事“偏偏”让他们碰上了。

在此之前,全国性的戏剧大奖济宁不是没得过。早在2002年,市豫剧团的李新花便凭借在豫剧《桃花扇》和折子戏专场中的优异表现,摘取了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但“梅花奖”毕竟属于个人奖,真正携整台剧目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并获奖这一块,济宁一直是个空白,《运河老店》恰恰就填补了这项空白。

2009年12月28日这一天,风特别凉,市文化局会议室里,记者与《运河老店》的多位主创人员聚在一起,共同追溯这台精品剧目的诞生历程。

数易其稿的舞台剧本:

从“曲阜版”到“济南版”,再到“厦门版”

就在济宁盛邀全国各地专家来济观看李新花演出的2002年,与会专家连用了两个“没想到”来概括他们对当时的济宁市豫剧团的印象:没想到一个地市级的剧团拥有这样齐整的演出队伍;没想到济宁市豫剧团拥有这么优秀的演出乐队。他们一致认为,条件如此出众的剧团,理应适时生产一台具有济宁地域特色、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鉴于山东梆子在鲁西南乃至山东的重要影响力,济宁又是山东梆子的发源地,要是能以这种形式推出就更好了。

那时济宁的运河文化研究刚刚兴起。眼光异常敏锐的市艺研所 编剧李炳今立即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大有 “作为”的题材,于是开始筹划自己 的新剧本《运河老店》。2007年年底, 七易其稿的 《运河老店》舞台本定 稿,这一稿围绕“为慈禧太后进贡”这 一中心事件展开矛盾,设置了 两 条主线:一条为“母女线”,另一条是养子线,主要讲述河都酱园在困境中转机后,提高酱菜质量,让酱菜走进紫禁城的故事。2008年7月,《运河老店》第一次立上舞台。甫一亮相,便赢得了满堂喝彩。当年9月份,他们又在曲阜参加了省第二届文博会闭幕式演出,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市委书记孙守刚,市长张振川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一版的《运河老店》也因此被命名为“曲阜版”。

尽管“曲阜版”《运河老店》公演后赢得不少赞誉,但还是有部分专家和观众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有的专家认为“进贡”的主题过于俗套,时代气息相对弱些,不能与现代人形成很好的呼应。还有不少专家和观众反映,“曲阜版”《运河老店》一个故事、两条主线,容易让人感觉“枝强干弱”,造成戏曲主题的不明朗。

吸收相关意见后,李炳今对剧本进行了大幅修改,砍掉了第一版的主要事件“进贡”部分,转而集中论述第一版结尾部分简略提及的“参加万国博览会”。尽管重新构思故事让李炳今大费心血,但他却非常认可故事主题的这种变化,“新主题表达出发展、振兴民族工商业的强烈愿望,同时还切入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相对而言更有时代气息,也更具有国际视野。”为了让剧本的主题更加清晰明朗,李炳今还对剧本主线进行了变动,采取“削枝强干”的策略,把母女线删掉了。修改后的《运河老店》参加了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并一举夺得“新创作剧目一等奖”等6大奖项。这个版本的《运河老店》被称之为“济南版”。

去年10月成功入选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后,李炳今对剧本进行了进一步的润色加工,删去了个别与中心事件关联不大的情节,使得情节更趋合理,矛盾冲突更加激烈、集中;新版本还对人物作了大胆的取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因为这是冲击厦门中国戏剧节的版本,所以又被称之为“厦门版”。

曲阜,济南,厦门,三个节点清晰地勾勒出了《运河老店》的“成长历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