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河南曲剧的故乡 3岁孩子都会唱曲剧(2)

2009-08-05 11:51
来源:中原网 作者:佚名
李祖白就和朱万明商量,干脆去掉高跷站着唱。高跷班的人听了很为难,不答应吧,在人家这里白吃了几天饭,无法张口拒绝;要是答应去掉高跷站着唱,

李祖白就和朱万明商量,干脆去掉高跷站着唱。高跷班的人听了很为难,不答应吧,在人家这里白吃了几天饭,无法张口拒绝;要是答应去掉高跷站着唱,就成了唱戏的了,下九流,名声不好听,况且当地还有“戏子死后不准葬入祖坟”的习俗,回村后咋面对家人和先人?思考再三,一行人决定登台唱一次,但大家跪地插香发誓赌咒:不许把登台唱戏的事情说出去!如果谁走漏风声,就叫他遭天打雷轰的报应……

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在李祖白和村里人的帮助下,朱万明等人去掉高跷站在平台上唱了《祭塔》《杨八姐闹酒店》等剧目,没想到非常受欢迎。这次意外,使得高跷曲子向舞台曲子的表现形式转化迈开关键的第一步。受启发,通晓戏曲的李祖白产生了改造高跷曲子的念头,于是,曲剧在登封李洼村诞生了。

李贯通这段关于曲剧的来源说法,在《中国戏剧志》《中国戏曲剧种大全》有记载。

我国第一个曲剧团诞生在李洼村

民间传说农历六月十三是龙王的生日。李洼村有座龙王庙,庙里供奉黑、白、青3个龙王。这天,李洼村家家都要为龙王摆祭品,祈求龙王普降及时雨,施恩于民,五谷丰登。

庙会很热闹,有踩高跷,撑旱船,唱越调,说大鼓书,唱尖板词等。村民们都认为舞台曲子更新鲜,于是在龙王庙前用砖垒成一个大戏台,扯上遮堂布,挂上棚子,伴奏由拉弦、打鼓等加上了小铜器。十里八乡的群众听说要在台子上唱曲子,感觉很稀罕,蜂拥而至。一连唱了3天,由此我国第一台舞台曲剧诞生了。

消息传出,轰动了河南,不断有外地的人前来邀请李洼村人去演出,于是李祖白成立了“醒民剧团”,大家推选李银川为剧团的掌班人(他的三儿子李长青,是新乡市曲剧团团长),李祖白是保长,戏主,负责剧团的一切费用。李洼村的“醒民剧团”成为中国第一个曲剧团。

李洼的剧团,起初是业余剧团,但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不少外乡艺人加盟进来,队伍越来越大。曲剧团1927年开始外出演唱,从此,河南曲剧走出李洼村,走向全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