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辉煌60年:戏曲 曲高一弦扬正音(组图)

2009-08-24 10:24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作者:史 莉
在省城一家剧场,话剧《立秋》的演出场景 上世纪50年代排演的蒲剧《窦娥冤》中,王秀兰饰窦娥 上世纪80年代演出的中路梆子《打金枝》 1987年,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首演

在省城一家剧场,话剧《立秋》的演出场景

上世纪50年代排演的蒲剧《窦娥冤》中,王秀兰饰窦娥

上世纪80年代演出的中路梆子《打金枝》

1987年,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首演

2004年,《一把酸枣》首演

从《打金枝》看新中国60

提起晋剧,就会想到《打金枝》,在晋剧的发展史上,这部经典之作对晋剧艺术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经多辈艺人的演绎和不断修改,使其成为三晋大地乃至全国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名剧。特别是解放后,丁、牛、郭、冀联合主演《打金枝》多次进中南海演出,并拍摄成晋剧第一部戏曲电影。20世纪80年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王宝钗等全面继承该剧,并为其赋予了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深受山西父老乡亲的喜爱。

1997年香港回归时,《打金枝》还在香港首届戏曲节演出,引起很大的轰动。

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山西省梅花艺术团成立,选定投排的第一部戏就是经典剧目梅花版《打金枝》。

今年9月就要晋京演出,在当前更有了营造“和谐”社会的新的内涵。

五十年代:曾经辉煌

1952年10月,中路梆子和蒲州梆子组成的山西戏曲观摩演出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山西的戏曲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演员队伍和演出剧目都出现了新面貌。

1952年10月,中路梆子和蒲州梆子组成的山西戏曲观摩演出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献演了《蝴蝶杯》《打金枝》《赠剑》《闹公堂》《捉放曹》《藏舟》《西厢记》,丁果仙、牛桂英、王秀兰、冀美莲、张美琴、刘仙玲、郭凤英、乔国瑞、梁小云、王银柱等人获奖。这次观摩演出,对山西省正在进行的戏改工作是个促进,对老艺人自觉参加戏曲改革,起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1978年之后,《下河东》《审诰命》《将相和》《追韩信》《断桥》《虹桥赠珠》《三岔口》《秦香莲》《打金枝》《王宝钏》《金水桥》《白沟河》《薛刚反朝》《三上桃峰》等恢复了演出。接着,其它一些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也陆续回到舞台。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

1987年,一台具有黄河艺术特色的大型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为山西舞台艺术赢得了空前的全国声望。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