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梅年科翻译的1994年俄文版《论语》;
拉格纳•巴尔迪松翻译的1989年冰岛文版《论语译注》。
纳比•厄泽尔蒂姆翻译的1974年土耳其文版《论语》。
在东亚,早在公元三世纪末,百济的博士王仁将《论语》带到日本。当时因日本尚无自己的文字,所以人们直接阅读中文版的《论语》。后来在日本流传的是各种注释本,其中具有权威性的是伊藤仁斋著的《论语古义》(10卷)和荻生徂徕著的《论语徵》(10卷)。其它翻译本包括:武内义雄译注的《论语》(岩波书店,1954年)、金谷治译注的《论语》(岩波书店,1991年)、久未旺生译的《论语》(经营思潮研究会,1965年)、新岛淳良译注的《论语》(新地书房,1984年)、平冈武夫注释的《论语》(集英社,1980年)、诸桥辙次译注的《论语三十讲》(大修馆,1974年)、小林一郎讲述的《论语》(上、下)(平凡社,1938年)、吉田贤抗解说的《论语》(明治书院,1984年改订19版)。在韩国,《论语》的主要译本有桂明源(音译)译注的版本(三中堂,1983年)、金京拓(音译)译的版本(海东出版社,1984年)、金锡源译的版本(三省堂,1976年)。
尽管本文所收集的资料有限,不可能介绍所有的译本,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主要的语言,都有自己语言的《论语》译本。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广泛传播,《论语》一定会有更多的版本问世,今后的译本也一定会越来越全面而准确地诠释孔子这位先哲的伟大思想。
(责任编辑:花开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