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本草纲目》的法国学者牟冕
“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法国青年斯蒂凡放弃了他在巴黎十一大学教授化学的职业,第八次来到中国,他惟一的目的,便是研究中国中医药的名著《本草纲目》。他说,他喜欢讲汉语,喜欢中国菜,喜欢中国文化,而更钟情的,是中医药。
热情的斯蒂凡在我们谈话之初便说,他有一个中国名字,叫“牟冕”,因为他的姓在意大利语的意思是“母牛”,他便取了一个带“牛”字的姓“牟”;而“斯蒂凡”的意思是“戴皇冠的脑袋”,于是他便取了一个“冕”字作为名。我笑说误以“牟冕”为“木棉”,他高兴地说,木棉也很好,只有会汉语、又懂中国医药的人,才知道中国的植物有那么大的药用价值。于是,我们谈起了中医药,谈起了他来中国潜心研究的《本草纲目》。
牟冕说,中国的医药技术发明的非常早,有着悠久的历史,这让他十分着迷。从他的化学专业出发,他主要研究的是《本草纲目》中矿物药的利用,“这在法国叫矿物化学”。让牟冕惊奇的是,“《本草纲目》中仅矿物药的记载就有100多种,其中一部分法国也有,在临床上并不应用。”但牟冕仍坚定地认为,“科学史是世界的,这些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牟冕并憧憬着:翻译《本草纲目》的矿物药应用部分,“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有一个法国人敢写这本书。”看得出来,牟冕以此为骄傲。
像牟冕这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神奇的中医药的“洋弟子”,目前在中国并不少见。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字:目前约有3500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医药,他们的学习动力已从兴趣爱好更多地转为实际应用。中医药已经成为来华外国留学生中最热门的专业。
中医药
那么,中医药究竟有着何种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众多洋弟子呢?
中医药的魅力
一生为开发东方古代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一文中指出:“中国人以他们特殊的天才发展起了中国的医学,这种发展所循的道路和欧洲的迥然不同,其差别之大可能超出了任何其他领域。正是中医药的这种独特的以及鲜明的个性,才展现了中医药独具的魅力。”
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民曾以辛勤的劳动、卓绝的智慧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科学文化,为人类奉献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瑰宝,中医药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成果在今日依然璀璨,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