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蚌埠禹墟新年惊现“大脚印”将发掘现场完整留存

2010-01-05 09:01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一元一
近日,蚌埠禹墟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25只“大脚印”。昨天,为了探求“大脚印”之谜,考古队安排了高空拍摄。 昨天下午5时,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释放热气球的专业人员正在忙碌着

近日,蚌埠禹墟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25只“大脚印”。昨天,为了探求“大脚印”之谜,考古队安排了高空拍摄。

昨天下午5时,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释放热气球的专业人员正在忙碌着。几分钟后,装载着高空摄像机的热气球顺利升空。随后,考古人员开始在发掘现场周边撒泼石灰粉,以保证摄像机能完整地拍摄到“大脚印”和祭祀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王吉怀告诉记者,这次空中拍摄将使整个发掘现场完整地“留存”下来,以便让其他专家来帮忙揭开谜底。

在北京奥运会焰火表演中,“大脚印”造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蚌埠禹墟考古发掘现场也传出了惊人消息,考古先期发掘出的祭祀台周边发现了众多形似“大脚印”的土坑。

接到考古人员的电话后,记者驱车来到蚌埠禹墟发掘现场。此时,考古人员正在祭祀台周围进行细致发掘。指着脚下的一个个小土坑,蚌埠市博物馆的赵兰会说,这些都是刚刚发现的,经初步清理有25处之多。

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的土坑基本为长方形,大小基本相当,经岁月磨砺,土坑周边已不太规则,看上去就像一个个“大脚印”。这些土坑的排列相对规则,并且与考古先期发现的祭祀台在同一轴线上。

“难道是大禹会诸侯时为每个诸侯国插放国旗的地方?或是各国诸侯拜见大禹的路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王吉怀说,这一发现令他困惑。同时,每个土坑内还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洞坑,用途也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子课题之一,蚌埠禹墟第三次考古发掘于2009年10月15日启动。昨天下午,王吉怀对记者说,这里极有可能是一处祭祀场所,印证了“禹会诸侯”传说的可信度。受前期雨水偏多影响,三期考古发掘将延期半个月左右。下一步,他们将对整个发掘现场进行航拍,再对各种遗迹现象进行分析,力争还原其真相。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