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绽放国学底蕴 华简走俏现代文化市场

2010-01-20 09:22
来源:千龙网 作者:一元一
竹简书,这个传承了无数民族文化精髓的功勋载体,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正在重新走进现代人们的文化生活。 近日来,笔者发现身边购买竹简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想要追寻原汁原味

竹简书,这个传承了无数民族文化精髓的功勋载体,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正在重新走进现代人们的文化生活。

近日来,笔者发现身边购买竹简书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想要追寻原汁原味古典文化的有之,想要装点书房提升家居气质的有之,想要为客户领导送礼彰显档次内涵的有之,甚至是刻成竹简情书送给恋人表达忠贞爱情的也是大有人在。尽管目的不尽相同,但不难发现:现代人们对竹简书的青睐,主要源自竹简书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竹简书

在时空穿越千年之后的今天,不少业内人士更愿意将今天的竹简书称之为“华简”,意为“中华竹简”。显然,“华简”的称谓更具特指中国历史文化的归属感。上海历思实业华简制作负责人博驭表示:“华简能够在信息化高速发达的今天绽放出全新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国学文化的新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传承国学 赋予华简厚重内涵

时钟回拨到2008年8月8日,在举世关注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千“儒家弟子”身着汉服手拿华简,声情并茂的诵读《论语》的那一幕场景还历历在目。尽管这只是一场舞蹈表演,但是从中散发出的厚重的国学底蕴却深深的激荡着现代华人的心灵,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的华人,无不为之动容,乃至热泪盈眶,国学文化的冲击力令人无比赞叹。

博驭表示:“没有华简就没有‘韦编三绝’,没有华简就没有‘学富五车’,这些都是华简留给现代人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华简之所以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是因为其陪伴了国学经典文化的诞生和传承。”

众所周知,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华简是我们的祖先用作作为文字的载体,从西周到魏晋,延用1600多年。这期间,经历了国学文化发展史上最为璀璨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正是那个时期,铸就了国学文化的精髓。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交相辉映,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发展基调。而华简将这些文化精髓记载并传承下来,使之深入人心,贯穿几千年。所以每当人们看到竹简时,就会联想到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

国学启智 华简营造助学意境

近年来,国学的启智性在当今社会也越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易中天、于丹、曾仕强等大批国学研究者对国学经典文化进一步解读,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生动讲述,在现代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收视率的飚升以及广大观众针对每一期话题所展开的热烈便可见一斑。不少学者认为,现代专家针对多领域国学的研究讲述,正在孕育一个百花齐放的文化新时代。为此,很多人在受到影响熏陶之后表示要重习国学文化的瑰宝,希望能够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提供指导支持。

竹简书

实际上,国学文化的精髓对当今社会的指导价值在商业领域已经得到了诸多成功的验证。比如,蒙牛乳业集团的董事长牛根生便信奉“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的国学古训,指导他创造出了一个超速成长、高速发展的品牌奇迹。在牛根生看来,财产是必须要流动的,该散的钱一定得散,这样才能聚得了人,只有聚得了人才能激发团队潜能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