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京剧“80后”挑起改制大梁

2010-01-25 10:41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蒹葭
京剧 当文化体制改革大潮汹涌而至时,一直是“波澜不惊”的京剧也被市场化浪潮所席卷,一位名叫马力的“80后”演员牵头成立了“国粹青春戏园”,首次尝试京剧小剧场运作

京剧

当文化体制改革大潮汹涌而至时,一直是“波澜不惊”的京剧也被市场化浪潮所席卷,一位名叫马力的“80后”演员牵头成立了“国粹青春戏园”,首次尝试京剧小剧场运作,给京剧市场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是年轻的马力和马力们对于京剧的市场化探索,也是京剧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有益的信号。

“我曾经后悔学戏”

2009年12月,马力和一批青年京剧演员成立了一个名为“国粹青春戏园”的剧社,试图创建一个以传承国粹、推出新人、继承创新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平台——“京剧小剧场”。

马力是国家京剧院的一位“80后”京剧演员,和众多其他的年轻演员一样,他们从小就在戏校摸爬滚打、辗转腾挪,抱着对国粹的一腔热情和远大抱负,却只能在京剧市场“江河日下”的局势下扮演着无可奈何的角色。

“我曾经后悔学戏”,尽管荣誉满身——中国戏曲名家名段大赛“金奖”、“世界华人艺术节”金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参加2009年春晚京剧联唱、红梅金奖……但马力仍感叹:上世纪80年代时,京剧演员还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崇高职业,到了90年代就直线下滑,2000年后就更惨淡了。

“京剧实验室”灵感源于百老汇

2003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马力就一直在国家京剧院工作。由于在剧院演出机会少,个性受到压抑,2005年,马力决定去美国发展。走出国门后,马力惊异于京剧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在美国的两年时间里,马力受邀参加了很多华人社团的京剧演出活动,还参加了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春节联欢晚会”。他发现,很多美国人都对京剧非常感兴趣,非常希望更深刻地了解京剧。只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些老外永远都不太明白中国京剧里的“帝王将相”之深意。这也激发了马力回国后推广京剧的责任感。

马力发现,纽约有一条百老汇大街,两旁坐落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上演的都是热门的商业化剧目,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被称为“外百老汇”,演出一些实验性的剧目。百老汇和外百老汇的演出模式刺激了马力的神经,国内京剧市场的不景气让这个痛心疾首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些许启迪,回国后,他满脑子都是一个主意——创办“青春戏园”。京剧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实验阵地,模仿百老汇那样的运作。于是,马力和一批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们迈出了京剧市场化探索的第一步——成立“国粹青春戏园”,马力称之为“京剧实验室”。

“很多人都害怕戏剧改革,但我觉得这样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尤其是现在有国家的支持。”马力表示,他发现,年轻演员在整个国有院团人员中的比例大概占到了60%,这些人有思想、有创意、有激情,但在有限的院团演出中,他们只占到很少的分量,甚至只有节日庆典时才有机会演出,而且通常都是类似于跑龙套的角色。为何不将这些人才聚拢在一起,发挥大家的才华呢?于是,马力找来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青年演员,一起探讨京剧小剧场的发展大计。

“曾经有人悲观地评价京剧是一个‘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剧种’,但我一直觉得京剧的市场前景很广阔,因为它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两个人就是千军万马,换了髯口就已须发皆白。一根马鞭就是万马奔腾,一转身已是十万八千里。京剧的精髓如同水墨画,寥寥几笔就已勾勒出神韵。”马力感叹,“我们这些年轻演员经常在一起琢磨,京剧的程式和一些虚拟手法都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东西,如何让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我希望把京剧变成一种时尚,不是死守着老本,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是变好呢,还是让京剧没有一个观众好?”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