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省人大代表,一位是省政协常委,一位来自老子诞生地鹿邑县,一位来自老子写《道德经》的三门峡,在本次“两会”上,刘政和马仰峡同时呼吁:河南应像山东打造孔子文化一样打造老子文化。而且,河南应尽快筹建“老子学院”。
应加强推广宣传
“儒家后起于道家,孔子师承于老子。”省人大代表、鹿邑县县长刘政提起老子文化,如数家珍。他说,老子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道德经》中提倡的为民思想、和谐思想等,都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契合。
据了解,《道德经》从大唐高僧玄奘首次译成梵文以来,已陆续译成30多种语言、近500个版本,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誉为东方智慧的宝库。
与刘政有相同看法的,还有河南省政协常委、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仰峡。他们都认为,河南应深度挖掘老子文化思想内涵,在全省范围内做好规划,加强宣传推介,同时围绕老子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应筹建“老子学院”
1月2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共青团、妇联、青联、工会、科协联组讨论现场时,马仰峡“抢”到了第一个发言机会。他说,老子是影响海内外的千古名人,函谷关又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应筹建三门峡老子学院。刘政告诉记者:“按照名人学院建在诞生地的惯例,去年以来,我们已经着手筹建老子学院。”
虽然设想中建立老子学院的路径不同,但鹿邑和三门峡同时呼吁,老子及其道家文化是人类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河南省应尽快重视宣传推广老子文化。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