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英语植入汉语 怎么看怎么办

2010-03-12 09: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赵晓霞 李炜娜
近日掀起了一股要不要“保卫汉语”的争论。正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带来了关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议案、提案。

  在人民网强国博客上,近日掀起了一股要不要“保卫汉语”的争论。一方说:英语正在侵入汉语,必须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打一场汉语保卫战,否则,汉语将成为不汉不英的语言。另一方说:这是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必杞人忧天。正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带来了关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议案、提案。带着网友的关切,记者采访了议案、提案的几位发起人。

 

英语植入汉语 怎么看怎么办

  “关键是有病要治”

 

  网友关注:“哪款AOC,卖到了VDP?”“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apple”……类似的英语植入汉语的句子,在目前的媒体上和口语中,并不鲜见。此外,也有英语中的科技新词、品牌名称等不加翻译,被直接运用。例如:IT、VCD、DVD等。如何看待这种汉英混杂现象?

 

  “在全球性的转基因研究中,我们对保护自然生物品种,保护食品安全已有足够重视,但对保护自己的语言基因,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处在疏忽麻痹之中。”梁衡说。

 

  “中英文混杂问题,会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的加深和网络的升级,而日渐突出。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江绍高说。

 

  关于使用中文时杂入英文,詹国枢认为,这是一个渐变过程,有其合理性。但也必须有度。度在哪里?要好好把握。字母植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无形的自卑思想和媚外思想的植入,动不动就没有骨气,跪了下来,洋奶就一定比中国奶好喝吗?

 

  在黄友义看来,30多年前,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如果在表述中直接使用一些英文词汇,表示我们的开放态度,可以理解。但现在,再大量使用外来语词汇,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语言尊重不够。“国际上通用惯例是把外来语变成自己的语言吸纳进来,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直接嵌入。”黄友义说。

 

  “让洋文穿中装”

 

  网友关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等不断涌现,与之同步的术语产生的数量大,传播速度快。由此造成许多外语新词汇在汉语出版物中直接以英语形式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语言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在早期,外来语较少的时候,一些外文词汇采取意译,如Television翻译成电视;一些采取音译,如‘吉普’就来自音译。但随着外来词汇越来越多,如MP3,如美国一个有名的民意测量机构的名字Pew等等,究竟外来语如何在汉语中表达?这就遇到了困难,因此我们面临着创造汉语新词的任务。”赵启正说。

 

  詹国枢认为,解决汉英混杂的问题,不妨提倡“洋文穿中装”,即把外来语化为母语。“用意译、音译和意译加音译的办法,把外文词汇翻译过来,经过消化吸收,把它们的模样变成方块汉字。

 

  梁衡建议,应该建立一个权威的翻译规范委员会,专门负责外国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的翻译规范工作。此外,建议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级政府新闻出版部门:把汉语和外语混杂列入质量监管范围,对所属的报纸、书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进行巡查监管。对混杂严重的稿件、书刊,不得参与评奖。

 

  对具体操作问题,黄友义的观点是主流媒体应该先带头,要有“从我做起”的意识。专家学者也要带头做,很多外来的词汇,是专家学者工作中接触的,也是他们介绍进来的。“应该在介绍国外新鲜东西的同时,要意识到有责任保持汉语的纯洁。”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