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I号有助于打开明早期郑和船队船只秘密(2)
2010-05-11 10:29
四大谜团 1. 走私船? 当时商船夹带点铜很正常 昨天央视直播中,再次出水部分铜器。此前首批出水的千余件文物中,6块铜板和一些铜钱引起注意,因为
四大谜团
1.走私船?
当时商船夹带点铜很正常
昨天央视直播中,再次出水部分铜器。此前首批出水的千余件文物中,6块铜板和一些铜钱引起注意,因为铜材在当时海外贸易中是违禁品。
据记载,我国自从盛唐至明清,铜在民间大量使用,周边很多国家也把铜钱作为一种硬通货。汕头市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介绍,当时国内铜料价格远远低于国外,因此海上贸易者通过利差,可以赚取更高的利润。从宋朝开始,铜料已经实行禁运,明朝万历年间更是如此。据此,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当时的走私物品,并由此推断“南澳Ⅰ号”是一艘走私船。
对于此问题,孙键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是一种可能,但也存在只是夹带的可能,现在下这是一艘走私船的结论还太早。”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说,当时关于海上贸易的一些制度,很长时间如同“一纸空文”。所以在从事贸易的船只上发现一些铜这类的违禁品,是很正常的。
2.开往哪里?
最可能驶向东南亚
据专家介绍,从目前情况判断,“南澳Ⅰ号”是一艘主要装载瓷器的贸易船,年代大概在明代晚期。而这艘船的目的地是哪里?陈华莎介绍说,从目前出水的文物情况来看,可以肯定“南澳Ⅰ号”目的地不是欧洲。孙键表示,此前在东南亚等国发现过大量类似风格的瓷器,船只最可能的方向是驶向东南亚。
3.文物数量
沉船文物有1万多件?
央视和此前其他媒体的报道中,都提到沉船文物会超过1万件。但孙键表示,文物的数量需要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逐渐判断,至少要等到船体大致现出真身后才好预测。现在能观测到的情况是,“南澳Ⅰ号”古船所载货量是很大的,而且船体保存完好,文物没有翻动痕迹,一摞摞摆放得很整齐。
4.古船比瓷器更具文物价值?
将填补明朝晚期海外贸易商船研究空白
据介绍,目前的“南澳Ⅰ号”古船船体本身的研究仅限于其朝向方位和尺寸大小。孙键表示,从探摸的情况看,“南澳Ⅰ号”沉没时是较为平稳地沉在海底的,船型大且完整度较好。“南澳Ⅰ号”船体今后如果出水,将填补明朝晚期海外贸易商船研究的空白。不过,他也表示不能据此认为沉船比船载文物更具价值。
有专家还认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所乘船只究竟有多大、构造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仍争论不断。“南澳Ⅰ号”古船船体出水后,有助于通过研究明代晚期海船的发展脉络,找到打开明代早期的郑和船队所乘船只秘密的钥匙。
背景 明代沉船“南澳Ⅰ号”
“南澳Ⅰ号”沉船所在的汕头南澳县乌屿和半潮礁之间海域,是闽、粤、台的海面交叉点,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
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沉船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去年9月在汕头正式启动水下考古,可之后南澳岛附近一直遭受季风、台风的双重影响,水下发掘只能暂停。今年4月9日再次启动,并计划3个月完成。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