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呼吁: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加强书法教学,让书法走进课堂。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2009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说,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吴为山认为,应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大力普及汉字书法,以书法教育作为中国人文教育的基础,接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脉。“在日本的小学、初中阶段,书法都被列为必修课,高中书法作为选修课,大学文科设有书法专业。对于汉字书法的文化传承,我们的近邻比我们还要重视。”吴为山称,从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让书法重回课堂是一项十分紧迫重大的基础性工作。
“建议采取国家行政手段,在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恢复书法课为必修课,突出汉字书写在人文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吴为山委员说。
彭富春代表:国学教育虚火旺?
“对于目前有些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的一番言论,引来舆论争议。
彭富春说:“目前国学教育非常热。首先,政府在推动;二是国内很多大学建立了国学院,开办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学位教育;三是社会在普及,许多人在读国学著作;四是媒体在宣传,中央电视台的热门栏目也在讲国学。”
彭富春认为,当前人们物欲膨胀,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少,国学的确有利于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但是,“国学不能过热,一热就会膨胀,就会发炎,就会产生病态”。
彭富春说,在目前这股国学热中,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没有区分开国学的精华和糟粕。国学确实很有价值,但由于历史原因也存在许多错误观点。比如,《弟子规》提倡孝道,“亲有疾,药先尝”,让健康的人尝病人喝的汤药,是违背医学常识的。
他认为,不能不加选择地用《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教育孩子,他建议由政府出面,如教育部负责编著适合中小学生乃至于大学生的国学读本。
那么,什么样的国学应该提倡?彭富春认为,“标准是与时代潮流是否相吻合,比如是否具有民主和科学精神。国学中,很多思想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启示,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有助于社会和谐;道家的天人合一,有助于生态等的保护;佛教和禅宗里的一些思想,也可以为当今人们的心理焦虑提供安慰。”同时,他提出,不要狭隘地把国学等同于孔孟儒家学说,而应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选取那些仍有价值的国学经典。另外,除了哲学、宗教层面的知识外,文学层面的诗词歌赋、历史掌故都应有所涉猎。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