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刘氏家训 一个家族四百年的德行坚守(2)

2015-11-03 08:47
来源:沧州日报 作者:杨金丽
家训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有不孝不悌者,族中尊必当以善言劝诫之,不改则摈诸族外。刘训义说,家中还真出了这么一个人。他是刘纕的一个孙子,吃喝

家训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有不孝不悌者,族中尊必当以善言劝诫之,不改则摈诸族外。”刘训义说,家中还真出了这么一个人。他是刘纕的一个孙子,吃喝玩乐抽大烟,导致后来家道中落,刘家人最后将他除名。

如今,沉睡百年的家训碑面世了,这让刘家人兴奋不已。传阅诵读家训,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从保存下来的资料看,我们刘氏一族本来是书香门第。但因年代久远,很多情况无从考证。就算这样,也足以令我们骄傲和自豪。”刘景林说。

家训历史长达400年

说起刘氏家族、家训的历史,刘训义不无遗憾地表示,“文革”期间,他的奶奶把老家谱给烧了。这样一来,刘氏家族的历史密码,只能靠这块家训碑来破译了。

在家训后面,刘纕还简单记述了家族的历史和自己的成长史:“吾族自有明永乐初由金陵迁沧,世有令德积十三世至。明吾公性敦孝友爰即躬行心得,著为家训,昭兹来计传九代至。纕幼年失怙,长兄病殁,祚薄门衰,赖孀母纺织糊口。纕怜母氏之劬劳,弃学就商,经营数十年幸生涯畅,遂积殖田宅,人莫不谓纕之勤劳所致而不知出自祖宗之积德。”

这说明,刘氏一支是明朝永乐初年由金陵迁来的。刘氏家训是由明吾公定下的,传到刘纕时已历九世。家训中有做人、为官的道理,这是否说明刘氏祖上曾经有人为官?因为没有更详细的记载,这些都无从考证了。

清晰可见的是刘纕自己的故事:他年少丧父,后来兄长也病死了,家道逐渐衰落,靠母亲纺织糊口。本来,刘家是无论贤愚都要读书的,但刘纕是个孝子,考虑到母亲谋生艰难,他弃学从商,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家道又兴旺起来。

刘景林说,听家人讲,刘氏当初从金陵迁到沧州,以运河为界,分为河东八家,河西八家。刘纕这一支是河东八家之一。

经商之家更重诗书之礼

刘景林说,听家中老人们提起,刘纕曾开过“庆通号”钱庄。刘训义则说,他的爷爷刘延照(刘纕的孙子)曾经和英国人一起开布行,名为“亨通号”。刘训义记事时,刘家已经败落。他记得家里小房顶上有个挡雨板,是个黄漆的铁牌,上写“亨通号”三字,右上角有个黑漆的头像。他清晰地记得,那头像是个英国人。

刘景林说,刘家老宅很多,其中一处位于书铺街上。当时沧州有“穷东头,富西头,不穷不富城里头”之说。书铺街濒临运河,刘纕依靠运河优势做生意,经营数十年,买卖越干越大,于是置办田宅,那时的刘家最为鼎盛。刘纕谨记家训,虽然自己经商,但嫁女娶妇都不选商贾富户,而选“诗书旧家”,教子也以读书为要。1917年,刘纕准备建立刘氏祠堂,于是请人刻下这块石碑。但是,不知为何,自那以后,刘家一步步衰落了,祠堂一事也不了了之。家训石碑埋在老宅的影壁墙下半掩半露,到后来盖南房时,被砌作小房的墙壁。直到书铺街拆迁,才有了这一段家族传奇。

陈建英至今保存着外祖母百年前的绣品:那一针一线中,编织着一个时代的梦想和追求,操行和坚守。

也许,关于刘氏家训的破译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比如:明吾公指的到底是谁?这个家训始于明朝哪个阶段?家道兴旺的刘家为何忽然衰落?……不管怎样,传承了几百年的家训流传下来了,足以令人欣慰。

有飒飒的风吹过,我们站在石碑旁,感受秋的古韵,静听历史深处传来的足音。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