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舒乙:找回那些已经丢失的“年味儿”

2010-02-08 09: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舒乙
其实,春节活动的提升空间非常大。巴黎和一些国家首都的中心大道上可以搞中华春节的艺术游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有民意调查称,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春节没“劲”。就连最热闹的春节游园,对大部分游客来说,也变得“不好玩”了。
 
  我家在北京地坛附近,每年春节,大量游客像潮水般涌入地坛游园。我常看见,当他们离去时,只有少量游客手里举着几样很雷同但又很不像样子的塑料玩具,多数两手空空——显然,我们的庙会游园内容太单调、贫乏和无趣了。
 
  是应该到传统里为庙会游园补充营养了。
 
  老北京人爱逛厂甸,那里可以淘书,还能买到一些小古玩,这在许多知识分子、大学者、作家的日记里都有记载。现在,这个传统能不能恢复呢?
 
  过去的庙会,特别是过年时,准会有各种“赶会”的团体前来参加。他们有一身的本事,一身的特艺,一身的技巧,专门表演给大家看,舞狮的,耍中幡的,摔跤的,耍五虎棍的,踩高跷的,抖空竹的,“名堂”很多。他们的技艺都是纯民间、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鼓励他们到庙会来当主角。
 
  还有许多会社,除了馒头社、粥社、茶水社外,还有“缝鞋社”、“补衣社”等,免费为走破了鞋的或者刮破了衣裳的游客专门补鞋缝衣。现在当然不必缝衣缝鞋,但这种精神多么需要倡导啊。可以把广大青年学生志愿者吸引进来,请他们到庙会现场义务服务。
 
  那些已经绝迹的或失传了的老玩艺儿、老食品,也需要尽量找回来。想想,手里举着巨大的山楂串,或者脖子上挂着大山楂圈,招摇过市,那是什么劲头!我曾做过统计,短短半个世纪里,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小吃品种竟然消失了60%以上。假如现在的春节庙会上,都有几样乃至几十样久违了的食品或者玩艺儿再现,肯定会给人们带来诸多惊喜。
 
  不过,传统丢失最厉害的,还是灯节。过去,正月初八是顺星节,有祭星的习俗,主角是灯,家里各处摆许多灯,名为“敬灯花”。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真正的灯节,主角是各式各样的灯笼。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过北京老年间的灯节: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
 
  重现这样的辉煌,将多么有趣,当然,也多么困难,大概需要一个完整的行业来支撑。
 
  其实,春节活动的提升空间非常大。比如,增加群众性表演;把诗歌界、书法界、朗诵界的爱好者拉入志愿者行列,在庙会中献艺;组织高雅艺术专场表演;甚至于,还可以在京城的十里长街搞花车和艺术行进,请全国的有特色的民间艺人来耍龙灯、献艺、狂欢,邀请外国的艺术团队前来参加。巴黎和一些国家首都的中心大道上可以搞中华春节的艺术游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