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老子人生之道:知道、学道、悟道、得道、出道

2009-04-12 17: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道德经》有五个道,分别为知道、学道、悟道、得道、出道。 道在哪里? 《道德经》讲了一句话,激动人心,深刻非凡,天才无比。

《道德经》有五个道,分别为知道、学道、悟道、得道、出道。

道在哪里?

《道德经》讲了一句话,激动人心,深刻非凡,天才无比。道在哪里?道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我们现在知道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版是老子讲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什么东西都在这里一网打尽。老子的时候已经提出“网”的概念。

茶杯里有水,我接下来把水倒光,请问茶杯里还有东西吗?有,空气。除了空气之外,还有什么呢?里面有东西,除了空气以外,还有一个“道”,这是最高的境界。你看话筒里有什么?有“道”,否则它怎么会响呢?什么都是一个道,一张纸,叫一页;一滴水,叫一滴,什么都有道,甚至无中有道,任何东西都有道。 常无欲以观其妙。

我们的眼睛要经常看到有,但是我们经常忘了,无中也有。继续拿这个茶杯讲,我把水倒光了,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还有道,这是最高的境界。茶杯里水倒光了,怎么会有道?正因为茶杯是空的,所以里面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正因为把水倒掉了,里面有自由的空间,让你万般创造,你可以装糖,可以放酱,可以做花瓶,做什么都可以。给你一个万般的空间,让你自由创造。

车轮滚滚,我们看到的是这个车胎,老子看到的是空的地方。所以为什么学道,悟道,为什么看车轮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有形的东西,而老子看到的就是无形的东西,这个无形的东西就是“毂”,正因为中间是空的,如果是满的,这个轴怎么插进来?所以老子有一句名言,“无之以为有”,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懂得这个道理,不得了。正因为我的茶杯是空的,所以我可以放很多的东西。

反过来,老子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了怎么办?“常有欲以观其徼”,有的时候就观察他的徼,什么是徼?就是边际。

“有中观其徼”,要观察这个边。等到你走到这个边,一下子就会掉下去了。如果走出这个徼,扑通一下,就掉下去了。

有一个企业家懂此道,就是海尔的张瑞敏,他的办公室有一句话,叫“如临深渊”,他就十分的警惕。他每走出一步,可能前面就是深渊,所以他就会试探地踩。

什么都没有不怕,我们搞企业缺少人才,缺少资金都不怕,只要你发现一个妙道,什么都有了。

道是什么?

道是由两大元素构成,上面是“首”,下面是走之底,为什么,请看古人的智慧。首是什么?道是什么?这个是老子创造的吗?不是,老子是悟出来的。

人生是一条曲线,人生经常来到十字路口,站在十字路口要明智地选择走哪条路,如果选择错了,或者出口错了,麻烦了。我们行走在高速公路上,走错了出口,那就麻烦了。人生有很大的十字路口等待着选择。我们有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老子利用这句话,要成功,必须得选路,向这里走?向那里走?一定是向上走成功吗?不一定。做爸爸妈妈的教育孩子,有三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要永远的前进前进。老子一来哈哈一笑,有问题,如果遇到南墙了,还前进吗?你应该这样讲,我们是要前进前进,我们还希望会后退。

第二个误区:要坚强。老子认为,错了。坚强,坚强,是要断的。要坚强,但是必须要学会柔弱。

第三个误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你就往高处爬。老子不这样认为,能往高走的话,往高走,不能往高的话,也要向下行。

所以,第一个元素,眼睛。你要寻找正确的方向,第一要靠一双眼睛。我们可怜啊,我们的眼睛是什么眼睛?我们的是肉眼,是凡眼,俗眼。要换眼,肉眼变成慧眼,凡眼变成法眼,那就厉害了。我们的眼已经不生在这个地方,我们的眼睛已经生在心里了,所以叫做“心眼”。这是什么档次?所以我们的老子说那叫什么“目击道成”,这是最高的境界,是慧眼,是法眼,是心眼的最高境界。

第二个元素,脑。脑是什么?是思。是囟门。原来一个脑袋一个心,这叫脑,有了脑袋还不够,要思,所以诸位“思”,两个东西,一个头脑,加上一颗心。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