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个性明显,构成了一个小集体。用现在的组织的概念界定,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单位,或者小科室。唐僧是领导者,其他人是被领导者。
不识好歹,屡教不改——唐僧
曾经毛主席在看完《三打白骨精》一回写评语道“唐僧肉眼凡胎,该千刀万剐”。想来也是,唐僧的确多次误解、委屈了悟空,可是他在得到观音多次提醒“悟空火眼金睛,不会有错”的情况下,依然屡教不改,错判悟空。甚至还念紧箍咒折磨孙猴子,真是冥顽不化。可恶!每每看到悟空受委屈,真想给那唐和尚两耳光!以泄心中愤懑之情。
唐僧学佛可是学到了家,张口闭口“出家人不打诳语,以善为本”,他自己连蚂蚁都没踩死过,可对悟空也不惜多次念咒,真是虚伪!
言多必失,话多成仇——孙悟空
有人曾说“做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的确这话是有道理的,从《西游记》中就能看出。
悟空在三个徒弟中做事情是最多的,大到降妖除魔,小到化斋找水,事无巨细,都得亲自出马。号称天篷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和卷帘大将沙和尚,完全就是两个废物脓包。什么事都做不好,连妖怪用绳子捆住自己都无法挣脱,难道这就是元帅、大将级的人物?真是可笑至极!
从师徒四人一路的行走过程可以看出,唐和尚最不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本事最大,说话最多。所谓言多必失,这样就造成了和唐僧之间的不少小过节。有时甚至太正直,说话语气重了,就惹得小唐摆弄起了紧箍咒,彼此结下了仇怨。岂不惜哉?所以有人提倡“沉默是金”。
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猪八戒
从道德上说,做人不能学猪八戒,因为他太虚伪,喜欢背地里说人坏话。是“想做婊子还想立牌坊”的那种人。但是,如果为官,想在官场上混得好,不能不学猪八戒,他可谓是把厚黑学玩转到了极至,不仅会说,而且会捧;不仅会骗,而且会拍。而且还嘴大吃四方。
沉默是金,碌碌无为——沙和尚
沙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头拉磨的驴,只知道做,却不想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而且在整个西行的过程中,他也基本上没说过什么话,只是偶尔出来劝劝架,充当一下和事佬。
沙僧,一辈子白活了!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