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看过“爱学习才是爱自己”,可能有读者无法接受这个观点,有人说,“对自己好才是爱自己,充分满足自己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才是爱自己。”我觉得这个观点也不错,这也是爱的方式和内容之一。问题是,你凭什么才能持续稳定地充分满足自己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呢?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固然可以靠父母、靠家庭,可是当你离开家庭,踏入社会之后还能靠谁呢?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各方面的资格和能力。要想拥有良好的资格和能力,除了遗传之外,还是要靠学习。正是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爱学习,才是真的爱自己。
那么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了呢?从整体来说,学习是一种生存需要和方式,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不过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你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质量和高度决定了你学习的必要程度。换句话说,你的需求欲望越高,你所需要付出的学习就越多。相反,如果你的需求欲望很低,那么你需要学的东西也就越少。事实上,许多人从来不认真学习,也一样过了一生。
但是不管学多学少,总要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换句话说,总有一个最低要求吧?我觉得,《论语》中提到的“温、良、恭、俭、让”可以作为我们衡量的一个标准。书中写道,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禽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过问那里的政事,是孔子主动过问,还是别人主动向孔子提供?”子贡回答说:“是因为孔子为人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所以得以过问政事,这大概就是孔子过问政事与其他人过问政事的不同之处吧。”
“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是子贡对孔子的描述,也成为两千多年来儒家风范所追求的一种待人接物的标准。我想,这样的一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怎样爱人。假如你在与人交往时都能做到“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那么不但在你主动追求别人的时候会成功率比较高些,甚至还可能因此而吸引别人来主动追求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感慨,今日中国的青年人中,绅士、淑女是越来越稀少了。然而很少有青年人扪心自问:我是一个绅士或淑女吗?什么样的人才是绅士、淑女呢?假如在今天依然能具备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修养的人,我想就可以算是一个现代的绅士、淑女,就会得到更多人的爱慕。
也许你会说,即便你具备了绅士、淑女的风范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得不到人爱。现在的青年实际得很,讲究的是“郎财女貌”,只要你有了钱,你的风度再差,也有女人投怀送抱,只要你年轻美貌,你的脾气再怀,男人还是会争先恐后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问题是,如果一个男人只有钱财,却缺乏“温、良、恭、俭、让”的绅士风度,那么女人爱上的只是他的钱财,而不是他的人。即便人与他在一起,心并不一定会与他在一起,两个人难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很有钱却并不能获得真爱的根本原因所在。对女人来说也一样,即便一个女孩貌若天仙,如果缺乏“温、良、恭、俭、让”的淑女风范,那么男人爱上的只会是你的色,不会是你的人。一旦得到了你,或者一旦你年老色衰,也很可能会因为你的坏脾气而移情别恋,这也就是为什么并不是女孩越漂亮就越有爱情保障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男人如果生来就很有钱,一个女孩如果天生丽质,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值得珍惜的。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不一定就能获得真爱,还必须同时学习提高,培养自己“温、良、恭、俭、让”的气质内涵,那样才能使你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才能提高你获得爱情的保险系数。
相反,如果一个男人出生贫寒、也不是相貌堂堂,或者一个女人相貌平淡,也没有什么好家世,如果再不认真学习,好好爱自己,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别人凭什么要爱你呢?
所以,越是那些出生贫寒的丑女丑男、甚至残疾人士,越不能自卑自弃,越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才可望通过培养自己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才华,来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来激发别人对你的尊重和景仰,那样才可望有助于你赢得真正的爱。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