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孔子学习思想中探求如何创新学习(2)

2009-04-19 16:5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常国良等
2 、“切磋琢磨”,培育合作性的学习氛围 不同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创新的火花。孔子乐于交游,善于交游,强调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在《论语》中,孔子

2、“切磋琢磨”,培育合作性的学习氛围

不同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创新的火花。孔子乐于交游,善于交游,强调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在《论语》中,孔子与其弟子子贡论诗的记载,是师弟子之间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例:“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在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氛围中,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产生了创新性的学习结果。另外,孔子在《论语》中还将朋友区分为“益友”和“损友”。这虽是从抽象角度谈朋友的选择 问题 ,实际上也含有强调合作学习的深义。它指出了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交游对于有效学习的必要性:“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意思是说,同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交游是有益的,所以应该亲近此类人,以之为友;同邪僻、趋炎附势、巧语强辞的人交游是有害的,所以应远离此类人。

(二)“为仁由己”,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在《颜渊》中,孔子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言下之意,学习在于透过学习者的“自我转化”以达到“世界的转化”,在于以人为主体去改造世界,建立个人与社会的连续性。

1、主动向学

典型的表现就是孔子在招收弟子时,首要的条件是看其是否具有主动向学的愿望。这是通过“行束脩”的方法来考察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对于“束脩”,通常的解释是学生初次拜见老师时所执的见面礼,“古者相见,必执质以为礼”。[8] 学生主动拿着一定的礼物拜谒老师请为弟子,一方面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一方面也显示出弟子主动向学的诚挚与热情。“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9]学习者在向学之初就抱有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这为以后学习中其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学习要下定决心,满怀信心,持以恒心

首先,学习要下定决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子罕》) 这句话透露出孔子对意志价值的基本思想。人的意志犹如三军的统帅,主宰、支配着人的一切心理与行为。孔子要求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定决心,树立崇高的理想,“志于道”(《述而》),“志于仁”(《里仁》),而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其次,学习要满怀信心。孔子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充满信心,坚信奋斗目标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而认为“力不足”(《雍也》)是画地为牢、缺乏信心的表现。最后,学习要持以恒心。孔子劝勉学生学习要持之以恒,“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而认为没有恒心的人最终会一事无成,“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路》)

3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和情感

在《论语》中,有64次提到“学”,其中“好学”就有15处,足见孔子对学习兴趣和情感在创新学习中的重视。试以学习内容为例观之:诗、书、礼、乐是孔子教授弟子的主要教材,但他在教学中并不是逐章逐句地讲解,以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通过对《论语》的 分析 ,可以发现,孔子多数时候是向学生概述各书的精邃之点,或强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自学。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程度,他把学习者划分为“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个层次,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知之者”指的是“困而学之”(《季氏》);这种学习缺乏学习动力,只是遭遇困难后才去学习。好之者”和“乐之者”指的是“学而知之”(同上);这种学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其中的“乐之者”还涉及到情感因素与创新学习的必然联系。

通过披阅《论语》,可以发现,对兴趣和情感的重视确是孔子学习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同上)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指出了兴趣和情感在学习中的巨大 影响 。好学、乐学,遭遇困难而后才知学,身处困厄而仍不知学,学习者主体性的不同发挥,对学习结果会有质的影响。孔子看到了学习者的现实差别(“上智”、“中人”、“下愚”)与其主体性不同发挥之间的内在关联;虽然他可能夸大了这种关联,但其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的 科学 因素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