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做人要讲诚信,这是谁都知道的简单道理。可是尽管道理人人都懂,一旦具体落实要怎样做,却往往让人无所适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一对相爱中的恋人,如果被问到以前的恋爱故事,应该不应该诚实相告呢?根据一般的规律,绝大多数诚实相告的人,都会在以后的交往中留下后遗症。同时,即便不诚实相告的,也不一定就平安无事,因为一旦什么时候被对方从其他途径知道了以前的恋爱故事,那么情况将更加严重。所以一旦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诚实不行、不诚实也不行。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恋爱中的女人往往会问:“你是不是爱我啊?我是不是漂亮啊?除了我你心里还有没有其他喜欢的人啊?等等。”稍微有一点经验的男人都会立刻给出女方想要的肯定的答案,不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责怪这些男人不诚实吗?
许多时候,还有一种所谓善意的谎言,比如为了不让对方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故意隐瞒真相,比如隐瞒病情、隐瞒亲人去世的消息等等,甚至还有望梅止渴、减兵增灶之类的情况,这就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把握诚信带来了许多困惑。
之所以会引起这样的困惑,主要还是我们对诚信二字的定义不够明确,有的时候将诚信的范围放得太宽泛了。通常来说,诚信主要是指“信守承诺,不恶意欺骗”,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诺千金、童叟无欺等。孔子也在《论语》中多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诚信,真不知道将怎样做人。就像大车小车上没有固定车辕的销子,怎么能走远呢?”
一对恋人或一对夫妻,如果彼此不能以诚相待,肯定是长久不了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以诚相待,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并不是只要做到彼此毫无隐瞒、说真话不说假话就可以那么简单。
古时候有个青年叫尾生,是个非常讲诚信的人。有一天他与一位相爱的女孩约在大桥下面见面。为了不失信于女孩,他提前来到了大桥下等候女孩的到来。可是就在他等待之时,天气突变,下起了瓢泼大雨,很快大雨又引发了山洪。大桥下的水位眼见着一个劲地往上涨,可是尾生等待的那位女孩却还没有到来。尾生为了坚守信约,坚持在桥下苦等。为了不被大水冲走,他双手牢牢地抱着桥柱不肯离去,直至淹死。
尾生宁愿被淹死也不违背承诺的诚信精神是令人感动的,但是在感动之余,也令人怀疑:这样的诚信究竟是有利于我们的生命和幸福还是有害于我们的生命和幸福呢?这样的诚信是给深爱尾生的女孩带来了幸福还是痛苦呢?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既信守承诺、又不发生尾生这样无谓牺牲的悲剧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有限承诺”的概念。所谓有限承诺,那就是任何承诺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比如说,尾生的承诺如果是按照有限承诺的标准来看,他只要在正常情况下信守承诺,准时在桥下等待就可以算是信守承诺了。万一承诺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比如说下大雨,或者他自己发生了什么意外,被耽搁了,即便没有准时来桥下等待,也不能算是违背承诺,也依然算是一个诚信的人。
假如恋爱双方都能接受这个有限承诺的概念,以此来约束自己和衡量对方,就既可以避免我们自己做出无谓的牺牲,也可以作为是否应该原谅对方的一个标准。对别人、对自己、都能做到更加通情达理。
在我们今天这个文明的时代,恋爱或结婚的一方,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去世,人们通常不会要求活着的一方为去世的一方殉情守寡。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以遵守爱情承诺的名义而自愿不娶不嫁的情况存在。一旦人们发现这样的情况,往往还会大家称赞。其实这样的称赞是非常不人道的,这样的信守爱情承诺的观点也是非常错误的。
不错,热恋中的爱人或彼此恩爱和谐的夫妻会说出发自内心的爱情承诺:此生只爱你一人。但是这样的爱情承诺,我觉得应该是有限承诺,即只在双方都活着的时候,一旦有一方去世,那么这样的承诺就自动失效,不再具有任何约束效果,尤其是不要把这样的承诺当成自己的心灵枷锁,这才是真正成熟的信守诚信。也许这样的观点有点伤感情,有点伤道德,但却是最人道的,也是最有人性的。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