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读西游,学做人之“孙猴儿就是你的心”(3)

2009-04-27 13:3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见所谓人性就在于人的感情。尽管孙悟空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但是,他也有着人性的一面,这充分表现在他对师父的感情上。在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见所谓人性就在于人的感情。尽管孙悟空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但是,他也有着人性的一面,这充分表现在他对师父的感情上。在“三打白骨精”一回被唐僧冤枉的时候,孙悟空先是想尽办法劝解唐僧不要把自己撵回老家花果山,实在没辙了又嘱咐沙师弟说:如果遇上妖怪就提老孙是他大徒弟。最后无奈,只好“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伤透了心的孙悟空“独自个凄凄惨惨,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看来这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猴子还真的动了人的感情。到后来遇到黄袍怪,猪八戒去花果山寻找猴儿哥救师父却又不敢明说的时候,悟空对八戒言道:“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随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有灾,你趁早告诉我。”花果山上的孙悟空哪有须臾忘记师父呢?原来,这石猴也是性情中人。谁说西游不言情?

《西游记》里孙悟空一共痛哭过三次,都是在救唐僧不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伤心落泪。其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谎称已经把唐僧吃了的那次,孙悟空心灰意冷,悲伤至极,痛哭不止,竟然感动得如来佛祖亲自出马,主动大义灭亲,降伏了自己的舅舅。可见孙悟空用情之深。哎!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当今的社会,许多人还没有修炼到孙猴儿的神通,却早已经修炼得无情无义。也不知道是被市场社会里的什么妖魔同化成“魔”了呢?还是天生丽质早早就修炼成“佛”了?

最后再来说孙猴子的佛性,这不是指他有多么广大的神通,而是指他对害人的妖魔鬼怪与生俱来的疾恶如仇和对天下普通苍生发自内心的怜爱。平心而论,取经路上有些妖精并没有直接招惹唐僧师徒一行。比如在木仙庵和三藏谈诗的那几个树精,唐僧曾表示:他们又没伤着我,我们不理他,走吧!可孙悟空却说:“师父不要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看来悟空这时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后人。再比如第一次过通天河的时候孙悟空把自己和猪八戒变成了童男、童女等着灵感大王来吃的那一回,那感觉真有点儿像佛经里讲的舍身饲虎。最能体现孙猴子佛性的还要数凤仙郡求雨一难,这一回对于唐僧来说并没有遇到任何难处,完全是孙悟空为了城里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厚着脸皮去央求玉皇大帝,结果给自己平添了不少麻烦。能为百姓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这种不求回报的博大的爱,就是佛性罢!这佛性其实在每个人心底里都有的,是所谓佛在心里吗!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的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的心。而光明和黑暗的程度正取决于人心底的魔性、人性、神性交织厮杀的结果。魔性、人性、神性几乎是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同时具备的。只不过由于阅历、修养、环境等等外界因素使得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赤裸一些,在另一方面表现得隐晦一些,有时表现为这一种较强烈、有时表现为那一种较明显罢了。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圣洁的一面,也都有阴暗的一面,彻底的大恶人和彻底的大善人都是极少的。

取经的过程其实正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让心里的魔性少一些,或彻底消灭,或永世不得翻身,或改邪归正;让心里的佛性多一些,多一些善良、关爱、怜悯之心,这就是修行罢!至于人性嘛,能够像孙猴子那样,对于像唐僧那样的师父也能知恩图报,就相当不容易了。

你想了解这个世界吗?何苦向外界苦苦追寻呢?何不先认真地了解一下孙悟空——自己的心,你的心可以包容大千世界!

你的心在哪里?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