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曾国藩掌控自己人生“三十六计”(一)

2009-05-04 12: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三十六计里蕴含了很多人生智慧,值得品读。

第一计 瞒天过海:善于瞒住自己的聪明

“瞒天过海”之计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对于曾国藩而言,他的做法则是瞒住自己的锋芒,以圆通方式待人。我们知道,锋芒和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曾国藩认为:“锋芒露凶气,圆通显香气”。怎样做到圆通呢?必须瞒住锋芒!

01.自以为是者必败

02. 锋芒逼人,圆通和人

第二计 围魏救赵:手在甲地,心在乙地

“围魏救赵”之计表明:不要直来直去,逼近目标,而要会运用曲折术,才能避重就轻,功到自然成。曾国藩是运用“迂回术”的大师,也是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的大师!

03.迂回曲折收效大

04.须走“稳”招

05.以主待客

第三计 借刀杀人:靠一个人治住另一个人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重在传达一个“借”字的奥妙——例如借梯,就是借别人架的梯子,顺势上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既可省力,还可省时,如果用到为人处世中,也许只有借人才能更好地治住人。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巧妙。

06.该借的梯必须借

07.两手服人,两手都要硬

08.巧妙调动对手

09.借洋助剿

第四计 以逸待劳: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点明了做事必须遵循“花最少的力气,办最多的事”的规律。有很多人总想冒风险,贪图胜利,殊不知机会未到,这种做法会毁掉自己。因此,曾国藩认为,办事应学会以逸待劳。过早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估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失败。

10.力戒草草而发

11.在静中求得爆发力

第五计 趁火打劫:借机会打开一片局面

《三十六计》第五计是“趁火打劫”,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办事抓机会的眼光和本领。曾国藩绝对是一个抓机会的高手——他能凭借老练的眼光,“趁火打劫”,把机会变成成功的资本。

12.伸手捕获每一次良机

13.把机会变成成功的资本

第六计 声东击西:找准对手的软肋

《三十六计》第六计是“声东击西”,讲明一个人必须懂得此计,才能达到目的;否则,一味地直来直去,肯定会遭受挫折。曾国藩惯于“声东击西”,这不仅体现在军事个案上,还表现在他的掌握权力的过程中,靠声东击西迷惑对手。这就是他察天下之势,给自己定位的功夫。

14.察天下之势,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15.有空隙就有机会

第七计 无中生有:把办不成的事办成

“无中生有”之计的奥妙在于告诉了人们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如何把办不成的头痛事办成。曾国藩认为:遇到头痛的事,靠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多想出路才是上策,才能无中生有。

16.少发牢骚,多想出路

17.从大局出发,从小处入手

18.有敢于向前冲的欲望

第八计 暗渡陈仓:悄悄逼近自己的目的地

“暗渡陈仓”之计的重要提示是:在时机不成熟时,切忌草率行事,因为草率是鲁莽的一大表现。曾国藩功成于“慎”!一个“慎”字,就点明了他“暗渡陈仓”的高明。如果你缺乏这一点,当以曾国藩为榜样!实际上,曾国藩运用“暗渡陈仓”之计,讲的是不能死守一法,要学会变法,才能巧妙成事。

19.“留一手”就会“多一手”

20.在曲折交汇处下功夫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