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没有人际交往,就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 也就没有社会化的人类。个体的人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信息和知识,发展 体力和智力,参加生产、学习等社会活动。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仅体力智 力会退化,还会因孤独而导致心理失衡和过早死亡。美国心理学家伦纳德·西 默作过抽样调查,发现独居男子的死亡率比喜欢交际的男子的死亡率要高一倍。
因此,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乐于和他人交往,互相交流信息,倾诉感情,切磋学问和技艺。人际交往的范围、方式和原则,受生 产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人际交往方式受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 的制约,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而扩大到邻里、同事、朋友等不同的层 次。又由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重群体精神,因而追求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重人缘,重友谊,重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注入了更 多的感情、道德因素,和西方人重个人,重竞争,重现实物质利益有明显区别。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 语·学而》)礼的运用以促进和睦为最宝贵,古代光王的治国之道中,“和” 是最重要的,这是从政治角度谈“和”的重要作用。盂子也说:“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认为“人和”是在军事、 政治斗争中取胜的主要因素。
古代思想家强调“和为贵”和中庸之道是一致的。调节矛盾,使社会达到适当、适度的平和状态,是一种最高的理想境界;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强 调人和,反对纷争。因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争 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
古人认为:“和为贵”不仅适用于人事,也适用于自然宇宙,适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阴阳调和,滋生万物,风雨调和,始有丰年。人与自然并不 对立,而是相通相依。虫鱼鸟兽可以成为人类的朋友,山川草木可以成为人 们心灵的依归。在人际交往中,“和为贵”是一项基本原则。它适用于人际交往的各个层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兴旺的家庭是社会 进步的标志。家庭是人生的摇篮,美满的家庭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理 想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温馨的家庭为青壮年奋进拼搏提供支持和慰 籍。家庭是人生的归宿。幸福的家庭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保 证。尽管现在传统的大家庭已开始解体,向小型化发展,家庭的一部分职能 已开始由社会化的组织承担,但家庭对人生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家和万事兴”。在家庭关系中坚持“和为贵”的原则,才能使家庭兴 旺发达。夫妻和有利于双方在事业上互相支持,携手同行,有利于子女在和 谐融洽的气氛中健康成长,有利于老年人在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度过晚年。 夫妻不和,以至反目成仇,家庭破裂,就会上不能供养父母,下不能抚育子 女,给他们留下难以平复的精神创伤,实为人生的悲剧。此外,父子之和,婆媳之和,兄弟姐妹之和,也是家庭中形成祥和温馨气氛的必要条件。如果 父子不和,婆媳不和,兄弟姐妹不和,都会损害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造成 紧张沉闷的气氛。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每一个人都会感到精神上的压抑和 痛苦。
家庭矛盾一般不具有对抗性质,要多一些宽容、理解和交流,少一些冲 动和对立。晚辈对长辈要尊重、关心,长辈对晚辈要爱护、引导。夫妻之间 要互敬互爱,互信互谅,互勉互励。鲁迅《题赠许广平》诗云:“十年携手 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夫妻两心 相知,在困境中相濡以沫,在顺境中比翼齐飞,自然可以化解一切困难和矛 盾,在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中起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