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论语·爱情:一见钟情的爱情可靠吗?

2009-05-05 07:5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发生一见钟情的故事时,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主要是为对方的外表或其他表面化的某一方面所吸引而已,因此本质上来说,这样的爱情基础也是非常不稳定的。

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真正一见钟情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的,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一见钟情的事好象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假的一见钟情。比如说,恋人们明明是在追求了好久之后才确定彼此的爱情关系的,可是为了讨爱人的欢心,往往会编造一个一见钟情的谎言,因为这样说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回忆一下第一次见面时候的情景就可以了。

据说有学者专门对一见钟情进行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见钟情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其原理是,人们进入了青春期之后,不管男女,都会逐渐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一个理想爱人的模糊概念。有一天,当某个与这一模糊概念非常接近的人出现之后,会一下激活这个潜藏在内心的理想爱人形象,觉得这个人就是自己一直在期待出现的理想爱人。

不过,只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和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发生一见钟情的故事时,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主要是为对方的外表或其他表面化的某一方面所吸引而已,比如对方外表很英俊潇洒或漂亮美丽、或者对方是知名人士、成功者、英雄等。因此本质上来说,这样的观察是片面的,这样的爱情基础也是非常不稳定的。

尽管一见钟情的爱情基础非常不稳定,但却不能因此而断定这样的爱情就一定会没有理想的结果。如果我们不是把一见钟情当成是一种追求爱情的结束,而只是把一见钟情当成是追求爱情的开始,那么这样的开始无疑是非常美好的、理想的、甜蜜的、浪漫的。

所谓一见钟情,无非是形容彼此产生爱情的速度很快。与那些形成爱情不那么快的比较起来,是在还没有对对方有充分了解之前,就做出了爱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选择肯定不如那种先经过充分的了解再作决定可靠。因此在一见钟情的热情冷却后,彼此迅速分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仔细分析一见钟情的情况就会发现,由于每个人对一见钟情的对应方法不一样,从而使得一见钟情呈现出多种发展状态。有人是迅速做出反应,立刻展开密集追求。有的是立刻大声宣布自己的恋情,大造爱情舆论。还有的是并不立刻展开公开的或暗中的追求,而是立刻展开秘密调查,等进一步了解对方之后再决定是否追求。还有的是把爱悄悄藏在心里,等有机会再展开追求。也有的明明知道追求不可能成功,干脆就永远处于暗恋状态。

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对待一见钟情呢?这可能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还取决于一个人的个性等其他因素。不管怎样都好,总之,都不应该操之过急,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告诫的那样:“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13.17』,意思是说:“不要贪快,不要图小利。贪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图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许多人喜欢速战速决的一见钟情,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往往把追求爱情的过程当成是一种负担,希望追求爱情的过程越短越好。其实这是一种对爱情无知的表现,也是一种爱的能力比较低下的体现。爱情的甜蜜并不只存在于获得恋人之后,在追求恋人的过程中,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真正体验过爱情的人可能还会有这样的体会:

在两个人没有点破那层纸之前,往往彼此非常默契、融洽、心灵相通,只要彼此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方立刻能准确理解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意思。每天即便彼此不在一起,也会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可是一旦点破了那层纸,尤其是发生了性关系之后,这样的蜜月期忽然消失了或淡化了,以至于让人产生“还不如之前那样更加甜蜜”的感觉。然而却再也回不去了。

更多的一见钟情,之所以会以悲剧收场,往往是彼此都存在这样的对爱情认识不足、耐心不足的现状,再加上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激情的冷却,会越来越觉得无法忍受对方的不足,因此会更加没有耐心彼此迁就、彼此协调、彼此鼓励改善。相反,如果在做出爱的决定之前经过了一定的观察期、磨合期,可能比较能平稳地进入爱情的收获期。

真正的爱情是彼此一生一世的事,没有必要那么匆忙地做出决定,为了对自己、也为了对别人、更为了对家庭和社会多一点责任,当一见钟情的幸运降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好好把握,不要像快餐一样太快地廉价消费掉。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