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13.13』
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一旦真正投入爱情,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变得患得患失起来,许多烦恼也会接踵而来。这些烦恼,有些是你可以控制的,有些是你无法控制的。比如说,恋爱中的人或婚姻中的人往往会为对方总对你不放心感到苦恼,也就是没有办法让对方对你放心。
人的感情确实非常奇妙,明明是两个独立的人,可是一旦彼此发生了爱情关系,那么原本是两个独立的人之间就会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彼此影响的感情波动。比如说,明明是对方对你不放心,可是一旦你感受到了对方的这种担心,许多时候甚至是猜疑,那么你也会变得不踏实,甚至为对方担心起来,越是深爱对方,就越会为对方担心。
对方对你不放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对方缺乏自信,有的是因为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有的是对你的真心缺乏信心等,不过其中最关键的,可能还是你的言行太过“花心”,才会让对方不放心,否则,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了解的加深,自然会一天天放心起来。
真正让人头痛的并不是那些由于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不放心,而恰恰是越了解越不放心的情况。由于男子或女子本身对于现有的这份爱情还不满足,因此总想寻找一些补偿。如果有了这样的情况,那么这种不放心不但很难排除,还很可能导致这份爱情或婚姻的结束。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真正能百分之百让人满意的是少之又少、甚至几乎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人的爱情和婚姻都只能是基本满意或大体上满意。因此现有的这份爱情或婚姻一旦到了手,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内心的贪欲,难免会产生得陇望蜀的冲动。
对于确实产生了这种冲动并付诸行动的人,自然无法让对方感到放心,我们也只好寄希望于冲动者的自我克制。问题是更多的时候、你尽管对现有的这份爱情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撼或不理想,但还是非常珍惜这份爱情,只是由于对方非常了解你内心的这些缺撼而又无法弥补,因此就会一直处于担心之中。也就是说,对方完全是处于一种多余的不放心之中。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下放男知青,在下发农村的绝望岁月中,与一位既不漂亮、文化也不高的女下放知青结婚生了孩子,原本打算在农村默默无闻地过一生了。可是忽然恢复高考了,这位男知青一下子考取了大学。他的妻子,原本就觉得不很配得上比较有学问的丈夫,一看丈夫通过高考,从原来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一下进入了社会上层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更加不配了,因为太过担心遭到丈夫的变心,一时想不开而去自杀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极端的情况固然是比较少的,但更多的是一旦发现自己所爱的人与其他异性有比较亲切的交往就会不放心的情况却几乎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况,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对方身上,但根源还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我们平时的一贯表现,非常能让对方放心,那么这样的担心自然会一天天减少。
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13.13』 ,意思是说:“如果自身品行端正,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身品行不轨,又怎么能去正人呢?”
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都需要我们去管理,或者说是去经营,那么在这个经营中,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消除对方对我们的各种不放心。对于对方的各种“合理的怀疑”,应该采取宽容和谅解的心态,尽量加以诚意的、有说服力的说明,同时要尽量避免容易引起嫌疑的言行,所谓“瓜田李下”,要充分自律。
要充分理解对方对你的不放心,本质上体现的是对方对这份爱情和婚姻的珍惜,尽管这样的珍惜方式也许让你不太舒服,但是要懂得理解和怜惜。只要有这一份心,那么不管对方对你怎样,你都可以谅解、都可以包容,因而更应该提高对你的自律要求,才能让真正消除对方的不放心。
千方不要把对方的这种不放心,看成是对你“自由和人格的不尊重”,否则原本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爱情和婚姻,也很可能会因此而很快划上不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