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向老子学习,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老子的思想精邃;
第二,作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最灿烂时期-诸子百家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代表人物是如何学习老子的思想精邃的。
第一部分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组成
老子的思想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宇宙论 ;人生哲学 ;政治思想
老子的哲学是自然哲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一语道破了自己思想的核心,万事万物以道为根本归宿,而道是以自然为出发点的。
因此,可以看出,“道”就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大到宇宙的衍生和运动,小到微生物的生长到灭亡,都蕴含着“道”。“道”也就是自然规律。
现代社会讲究和谐发展,她的核心就是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和谐发展的根本。
没有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没有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
“合乎道”,就是按自然规律办事。因此,2000多年前的老子,他的思想体系,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是充分稳和的,他的自然发展观对现代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老子的人生哲学源于老子的宇宙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这句话是老子宇宙论的核心。在2000多年前,没有现代科学分析和观测宇宙的方法,但是从形而上的分析方法看,他的分析方法是相当科学和严谨的。
首先,他没有象西方早期的哲学家,将宇宙归为两种或五种有形物质,作为世界基本元素或者起源。老子没有对物质进行命名,而是从形而上的概念上,对其定性,从而避免了不科学的定义。
从现代科学发展看,世界是有“有”和“无”组成,即物质由正、负物质和虚无组成。因此,建立在宇宙论基础上的,老子的人生哲学是符合宇宙发展的哲学规律的。
第二部分老子人生哲学的当代运用
老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是“人与道合”,说白了就是人做事要符号自然规律的要求。顺道而行,是自然和谐的基础。
老子的人生哲学从三个层面得以体现:
一、认知事物的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自身存在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认知的方法就是认识论。
也就是说,首先要认识事物,才能符合规律,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子认识论的方法是抱朴归真,即“见素抱朴”、“复归于朴”。大千世界变化万千,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想要发现真理,首先要保持心灵的纯净。在老子的文章里,老子经常用婴儿作比喻,“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儿其实就是心灵纯净的代用词。不追求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人的“道性”就会显现出来,人的思维和行为就“合乎道”了。
二、淡漠物欲
现代社会发掌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双重性,世风日下正是对物质生活无限追求的后果。
“知足不寻,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上述两句话阐述了老子的物欲观。财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无止境的追求必然伤及自身,使精神和身体受到双重伤害,进而危害社会,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现在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以及“政治文明”,其实都是追求人类社会平衡发展的必然性,即“合乎道”。
三、不急功近利
前面讲的两点,是讲认识和自身修养的,但到了操作层面应该如何与认识论相一致,老子提出了不急功近利的方法。
小到一个组织,大到一个社会,都是由个体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从自身功利角度出发,必然会引起个人或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组织和社会动荡的根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乎道。”
“不自矜,故长”“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上述三句话,首先以水作喻,讲到自身发掌并不是要相争,而是应该做一些有益的事,别人不愿意做的,只要是对社会和组织发展有益的,我们是应该做的。
其次,应该不断发现自身不足,这是前进的必然条件。
第三,正是伟人从不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所以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自己才能名垂千古。
(责任编辑: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