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和家宴,各种菜品的分量也要不同:
大宴讲究一成至两成冷菜;三成热炒,四成大菜。
家宴就可以将大菜减少,冷菜增加。
至于盛器,可谓历史久矣,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又云:“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所以盛器在这个讲究饮食文化,又盛产陶瓷美器的地方,自然加倍讲究。
一般要备大中小平盘(碟),大盘热菜,中盘冷拼,或灵活选择,小盘点心,小吃。
还要有深盆盛油大汤多之物,大汤碗盛汤。外加碗筷。大食具如火锅,烤炉之类;还有水具,茶具,酒具。
至于盛器的选取,质地要好,当然名窑古董或各地名瓷都可上桌。色彩搭配要合理。
根据所盛菜肴的颜色,性质,质地,名称,选取不同质地,形状,颜色,花纹的盛器。
切忌中西混杂,土洋不分,不伦不类。
如一品丸子,要用雍容华贵的黄底细文福盘;如清蒸鱼要用白瓷或青瓷鱼盘,红烧干烧鱼则用色彩浓烈的厚重的鱼盘。色彩清亮的凉菜冷拼,则宜用对称的细底纹小碎花圆盘。
宴席不可无酒,纯粹的中餐,应该避免啤酒,欧洲葡萄酒(当然中亚的可以,如波斯葡萄酒,过似乎没人能尝得到)。所以中餐,最好配备高度名酒(其实高度烈性酒只是近代才有),但似乎中低度的宴酒(30度左右),各种黄酒,米酒比较男女老幼皆宜。
古代的酒度数低,酒具也较为庞大,随着白酒度数于明清逐渐增高,酒具也越来越小。但均以瓷为主。敬酒则要适度,古人饮酒要行酒令,现已近绝迹。应当重新推广开来,尤其是家宴上,省得有粗人强行劝酒,我凡遇到此种粗人,立刻酒量大涨,定将此等劣人喝倒,省得为害宴席,至今还频频得手,因为真正高人酒仙是不会劝人喝酒的,此等强拉硬劝之徒,多不会有超过1斤7,8两的酒量,所以大可将此种人除掉而后安。
宴席环境,最好完全中式,进门两盏迎客宫灯。绕过落地屏风,落座于红木八仙桌旁,手执象牙箸,听着丝竹软曲,空气中游移着丝丝檀香。透过窗棂木格,和窗外的修竹柳荫,只见湖光山色。美哉其极!
所以厅里宜摆几盆花木盆景,造成春意袭人,百花迎宾的气氛;四围墙上,张悬书法字画,灯光音响要尽量保持中国特色。
至于正规的宴席,作为店家,应该大概按如下次序招待:
迎宾——列队,引导至席,接挂衣帽,引至座位,递香巾净手,上茶,(敬烟——不可取,中国古人不吸烟的,属舶来品)
入席进餐——上茶点,冷盘,斟宴酒,介绍,开餐,上菜,续酒水,撤盘。
餐毕——递香巾净手,上清口茶。递账单送客
至于国宴,现在用分席制,四(热)菜一汤,外加冷菜,甜点,果品,冷饮。酒水为白酒茅台,黄酒绍兴加饭酒,青岛啤酒,还有矿泉水。
国宴更重排场,如辉煌的大厅,或如钓鱼台的亭台水榭。间或有乐队伴奏,讲坛。国宴每席上必有一立体的冷盘雕刻,摆盘。
至于想要了解明清官府大家或街巷市井宴席酒桌旧制,当重读红楼梦,金瓶梅,和众多的明清小说。
小小一桌席,说凝结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一点不为过。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相关文章:中华礼仪:吃中餐的传统礼仪
精彩推荐:钢琴协奏曲《黄河》回响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