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方圆处世:做人要带上“韬光养晦”的门票(2)

2009-08-25 11: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

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多多疑,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就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掩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起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以至后来,刘备最后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而完成自己的大业。

做到韬光养晦,除了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强化人品修养外,最重要的还要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在世,有成功与自豪之时,也有失败和失落之时。如何面对,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觉悟、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考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淡一些、超脱一些,正如古人所说“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要调整好心态,把握住自己,脚踏实地往前走,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做贡献。事业成功,不会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个人进步,不会孤芳自赏、洋洋得意。

韬光养晦,其实就是为人处事不张扬,内敛。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年轻人天性就张扬,老人永远属于内敛。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能够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的是张扬;能够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的是内敛。

过于张扬与过于内敛,到底哪一个更好呢?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江水决堤。过于内敛,黑暗会让赶路的行人恐慌、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其实生活中不管是男子、女子,不管年轻还是年老,都必需懂得“韬光养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关键时刻,面对着刘邦别有用意的提问,韩信低头看着棋局,漫不经心地回答。正是由于他不懂得韬光养晦,口出狂言。殊不知他这句话更加坚定了刘邦要灭掉他的决心。将自己推向死亡的也正是他的张狂。所以我们吸取前人的教训更要懂得在张扬中学会韬光养晦。

从古到今,有太多的文人志士感慨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渴望着识千里马的伯乐,然而能像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人的文王那般幸运的更是少数。在期望与失望中等待,结果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我们要学会在韬光养晦中张扬自己,实现自己。

我们要想真正做到韬光养晦。那就要新颖,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能做到心如止水。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