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杜甫,一代诗圣与他的理想情怀

2009-09-21 10:5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杜甫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做到了我们每个人应该而且能够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情。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思想希

杜甫

  杜甫,一个名垂千古的诗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妇孺皆知的明星。我想无论用什么用的形容词都难以形容杜甫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所作出的贡献,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平凡的人,一个靠亲朋好友维持生计的人。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六十年,可是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是源远流长。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形成让后人折服的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同时他也成为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从这位大师中学得真、善、美的真谛?

  首先,从感情方面来讲,杜甫自幼丧父亡母,他寄居在姑母家里,在他4岁时,和其同龄的外甥同样得了重病,可是其姑母为了照顾杜甫,自己的孩子却在病中死去,这份感情在年幼的杜甫心里落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许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杜甫已经认为他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心系百姓的情怀也开始在这一刻萌发。其次,杜甫也算出生在大家之中,其祖父杜审言和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为唐初“文章四友”。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杜甫自幼接受文化的熏陶,同时我们看到其祖父杜审言和其他的大家也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运,关心着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样的耳濡目染使得杜甫在形成自己的心系天下的情感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杜甫在文学修养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他能在文学创作方面汲取各方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

  我们知道杜甫留给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三吏”、“三别”,因为这六篇文章溶合了杜甫一身的思想精髓,同时这几篇文中的文学地位又非常之高,使得杜甫的情怀与其在文学上的贡献在相互作用中产生耀眼的光芒,后人说,读杜甫的诗歌有如再看一部史诗,他的诗歌中不仅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也容纳了前朝历史的兴衰演变的过程,有对前朝英雄的讴歌,也有对浮华家庭的感慨,有对帝王功绩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小人的讽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杜甫的笔下闲的活灵活现,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当朝者的注意,使得他们能对天下苍生更多的关注。

  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关心百姓生活的人不算少,但为什么杜甫的成就又显得如此突出,其实这和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实际行动息息相关。杜甫经历了唐朝社会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安史之乱让他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当朝者对百姓的践踏使得杜甫的悲悯之心受到深深的刺痛,杜甫以其一介草夫的形象展示出同样处在苦难时刻的他任然不顾个人安危却时时刻刻关注民生的伟大思想,这样的思想在诗歌中到处可见,诸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天涯大比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的情怀怎能不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闪现出璀璨的光芒。当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杜甫心系百姓的情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忽闻官军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展现出他对收复山河的喜悦。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他渴盼国家统一强盛的愿望。其《登高》中谈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却又展现出战争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困苦。而一系列的组诗如《秋兴》,表现出杜甫虽游离在外,却时刻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伟大思想,一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成为了多少有志之士涕流慨叹和钦佩的渊源。总之,在杜甫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这种伟大的情怀,但是这种伟大的情怀得以流芳百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杜甫诗歌的问答成就,我们知道杜甫的文学造诣之深令很多人无法媲美,自幼的文化熏陶使得他能博取天下之长,为我所用。杜甫诗歌中的典故都是信手拈来,如同行云流水,毫无雕琢之嫌。再加上他对文学创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不懈追求,使得他无论在诗歌等文学创作上成为一代大师,就其容纳天下,心怀百姓的情怀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学习的榜样。因此这样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得杜甫在两方面成为了千百年来后人所学习的榜样。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也更需要弘扬杜甫这种伟大的精神,使得他这种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得以发扬,即使在困难时刻也不忘心系老百姓的情怀,杜甫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做到了我们每个人应该而且能够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情。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思想希望在我们国家继续得以发扬!

  (责任编辑:水性人生)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