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庄子思想,必须要像佛学里的“上下双回向”一样,先往上超升,摆脱物质欲望、世间名利、价值观念的束缚;然后往下回到现实生活,在各种处境中怡然自得。如果只知上回向,看到世间的烦恼与痛苦就避之惟恐不及,那就无异于消极的遁世主义,终身隐居山上,当然也不必留下任何著作了。
庄子的可贵,在于他能向上也能向下,言行表现与人无争也无怨,内心却不受任何拘限,可以随遇而安。在西方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非常推崇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说他“生活简朴,思想高贵”。斯宾诺莎成名之后,德国海德堡大学致函聘请他担任讲座教授,他想了一会儿,说:“我现在的生活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要改变它呢?”委婉拒绝了邀请。
《秋水》篇在说明“物无贵贱”之后,进而指出,万物不是真的没有贵贱之分,而是要依时机而定,这在人间特别明显。譬如:“尧与舜因为禅让而传承帝位,燕王哙与子之却因为禅让而导致亡国;商汤、周武王靠争夺而称王,楚国白公却因争夺而死亡。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礼制,尧与桀的所为,是贵是贱要靠时机,不可一成不变。”世间的情况确实如此,不能变通无异于自绝生路。判断如何变通,则需要丰富的知识,再加上超然的觉悟,不然即使知道该怎么做,也未必做得到。
再进一步观察万物,会发现一物之“贵贱”要依“器用、技能、本性”而定。譬如:“栋梁可以冲撞城门,却不可以堵塞小洞,这是因为器用不同”,“骐骥骅骝这样的良马可以一日奔驰千里,但是捕捉老鼠的本事不如野猫与黄鼠狼,这是因为技能不同”,“猫头鹰晚上能抓跳蚤,看清毫毛,但是大白天张着眼睛也看不到山丘,这是因为本性不同。”
这段话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也有一些启发。譬如,我们可以调整上述三个条件的顺序,在培养青少年时,先考虑:一、他天生的“本性”适合从事何种专业的学习?二、他习得的”技能”可以在什么行业得到发挥的机会?三、他具备的”器用”可以在什么地方施展开来?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问题在于,先须了解自己的才是什么,而且这种才可以用在何处。所以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比找到一个别人羡慕的工作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