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淡泊明志,解除贪婪的枷锁

2009-10-16 15:15
来源:《感悟中国式智慧》 作者:佚名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抛弃贪婪

不崇尚、器重贤能的能力,会使人们没有争当贤能的欲望;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会使人们产生偷盗和抢劫的欲望;不用能够引起冲动的事引诱人们,人们的心就不会乱。

因此,圣哲者治理政事所采取的方法是满足民众的温饱,永远使人们的意识保持在无欲望的状态,即使有少数人明白如何去争名夺利、满足私欲,他们也不敢真的去做了。如果能够这样“无为”地去实践,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不长治久安的了。

这是老子提出的安民政策,接着又给统治者提出了具体的办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辽阳有一位叫王尔烈的才子,他从小就很会赋诗作文,书法也写得潇洒飘逸,聪明伶俐,才智出众。长大做官以后,清廉不贪,有两袖清风之誉。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科考回来,恰逢嘉庆皇帝登基继位,皇帝召见他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我是知道的,朕现在派你去安徽铜山铸钱,你去上几年,光景就会不错了。”王尔烈到了铜山铸钱,那里有座清朝御制通宝的铸钱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