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要言语谨慎,而工作勤劳敏捷。”才美不外露是难能可贵的,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
如一口古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潭死水,有无风来,它都不起波澜。可有一天,我们渴了,站在那掬水来喝,才惊异地发现:这古井竟是那么深不可测,掬上来的水竟是那么清澈,而那井水的味道,又是如此的甘洌。
言语谨慎却勤于行动的君子正有似这古井,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辞、招摇的行动,却实实在在地在做事。“诸葛亮一生惟‘谨慎’”,所以他没有错误,他一生的智慧全在此两字。然而,风大的时候不一定凉,无风的时候也不一定热,最重要的是气温;能说善道的人不一定渊博,沉默寡言的人也不一定贫乏,最重要的是学问。
志当高远,事当谨慎,这是历史指示的做人原则。所谓立身,包括树立自己的名声,明确自己的做人原则,建立自己有代表性的业绩。这里的环节很多,而且有许多潜在危机,所以必须谨慎。
吕僧珍字元瑜,是山东范县人。从南齐时起,吕僧珍便随从萧衍。萧衍为豫州刺史,他任典签。萧衍任领军,他补为主簿。建武二年,萧衍率师援助义阳抗御北魏,吕僧珍随军前往。萧衍任雍州刺史,吕僧珍为萧衍手下中兵参军,被当作心腹之人。萧衍起兵,吕僧珍被任为前锋大将军,大破萧齐军队,为萧衍立下大功。
吕僧珍有大功于萧衍,被萧衍恩遇重用,其所受优待,无人可以相比。但他从未居功自傲,恃宠纵情,而是更加小心谨慎。当值宫禁之中,盛夏也不敢解衣。每次陪伴萧衍,总是屏气低声,不随意吃桌上的果实。有一次,他喝醉了酒,拿了桌上一个柑橘。萧衍笑着说:“卿真是大有进步了。”拿一个柑橘被认为是大有进步,可见吕僧珍谨慎到什么程度。
吕僧珍因离乡日久,上表请求萧衍让他回乡祭扫先人之墓。萧衍为使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不但准其还乡,还赐其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充州刺史,即管理其家乡所在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然而,吕僧珍到任后,平心待下,不私亲戚,没有丝毫张狂之举。吕僧珍的从侄,是个卖葱的,他听说自己的叔叔做了大官,便不再卖葱了,跑到吕僧珍处要求谋个官做。吕僧珍对他说:“我深受国家重恩,还没有做出什么事情以为报效,怎敢以公济私。你们都有自己的事干,岂可妄求他职,快回葱市干你的本行吧!”吕僧珍的旧宅在市北,前面有督邮的官府挡着。乡人都劝吕僧珍把督邮府迁走,把旧宅扩建。吕僧珍说:“督邮官府自我家盖房以来一直在北地,怎能为扩建吾宅让其搬家呢?”遂不许。吕僧珍有个姐姐,嫁给当地的一个姓于的人,家就在市西。她家的房子低矮临街,左邻右舍都开店铺货摊,一看就是下等人住的地方。但吕僧珍常到姐姐家中做客,丝毫不觉以出入这种地方为耻。
君子立身处世,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是封建社会中理想的做人准则。然而,这并非常人可以做到。更有甚者,贵而忘贱,得志便猖狂,恣意妄为,最终身败名裂。吕僧珍可谓是深知立身之道的智者,他功高不自居,身贵不自傲,从而使皇帝对他更加信任,放心。吕僧珍58岁时病死,梁武帝萧衍下诏加谥为忠敬侯。吕僧珍善有其终,这和他立身谨慎是分不开的。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锣,原本是杭州临安的盐贩,出身低微。在群雄竞起、攻伐不已的复杂局面下,他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占据了两浙,建立了吴越国,并能够存在很久,和他立身严谨是大有关系的。在这方面,他留下了不少的故事。
钱锣从小当兵,夜晚很少睡觉,太疲倦时就枕一个圆木头,或者枕一个大铜铃,稍微沉睡,圆木或铜铃一转动,他便惊醒了,因此称作“警枕”。又在卧室里放一个粉盘,半夜三更,想起什么事,就写在粉盘上面,直到老年都乐此不疲。每晚他都分派侍者更换值勤,规定只要外面有事报告,便马上敲铃。他听到铃声应声而起,有事情立刻处理,不等到天亮。他还怕守卫者当班时睡着,常常把铜丸弹到楼墙之外,用以提醒巡夜值更的人。时人称他为浙中“不睡龙”。由于钱锣要求十分严格,值更的人都非常小心,不敢疏忽大意。
一次,钱锣穿着平民衣服出行,回来时天已入夜,想从北门进城,守门官不肯开门。他说了很多好话,还是没能奏效。守门官说:“不管是谁,即使大王亲自驾到,我也不开。”钱锣只得从别的门进来。第二天,他召见北门守门官,对守门官的恪尽职守深表嘉许,并赐给优厚财物。
钱锣虽据江浙富庶地区,又身为国君,但生活却十分节俭。他的住处用具都十分俭朴,衣服衾被全都用细布制成,平时用膳,餐具不过瓷镠漆器而已。旧寝帐敝坏,其妻想用青绢帐换了,他执意不肯,说:“作法于俭,犹恐其奢。我只担心后代都追求享受而用锦绣。这顶帐子虽然旧了,还可以蔽风。”有一次,除夕守岁,子孙都聚在一起,大家非常高兴,便命乐工奏乐助兴。但没奏两支曲子,钱锣马上便让停下了,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在作长夜之饮。上行下效,不可不知。”
成由节俭败由奢,古往今来皆如此。钱锣虽偏居一隅,并没有建立显赫无比的功业,但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对外对内的策略,使江浙地区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对社会生产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他立身的严谨,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