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抱朴守拙,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2010-02-04 10:23
来源:感悟中国式智慧 作者:常 桦
老子认为,心境对于成功有重要的意义。能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并在淡泊宁静的心境中体道、观道;圣人无欲,可以治天下。

   所谓抱朴,就是抱守本真,不为私欲所惑。要求人们要保持和坚守纯真朴实、秉直憨厚之本性。

 
在老子看来,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自然的。所以老子提倡“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食色之欲,自然的生存欲求是人所向往的,但是,除了自然之欲外,还有人为之欲,这主要是指人追求享受的声色犬马之欲、财货之欲以及对权势、名望、地位的欲求。对这些声色犬马和名利之欲,老子主张要减损,甚至要加以绝弃,因为这些身外之欲是有害于人生的。老子认为寡欲、节欲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能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并在淡泊宁静的心境中体道、观道;二是圣人无欲,可以治天下。
 
清初封疆大吏之中,有个叫于成龙的,他政绩卓著,彪炳史册。他是山西永宁人,由知县、知府而至总督,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清初,官员薪俸极低,但于成龙不是为了发财才去做官的。他有句名言:“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1661年,于成龙骑着一匹老马,带着几个仆人,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在广西九万大山之下,需要跋涉几千里、历时几个月才能到达。大乱之后沿途人烟稀少,强盗、猛兽出没,实在危险;加之北方人不习南方水土,旅途劳顿常常生病,又得不到很好的医治,轻易就会死去,因此视南方为瘴疠之乡。行前,于成龙把家产文券交给了长子,说:“我从此顾不上管你们了,你好好治家,也别惦念着我。”
 
初到罗城,于成龙所见所闻皆触目惊心。罗城历时二十多年的兵火之乱刚刚结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遍地榛莽,百姓鸠形鹄面,如惊弓之鸟。所谓县城,只有居民六家,没有城墙;所谓县衙,既无围墙也无大门,只有茅草屋数间,四周荒草没膝。于成龙堆土石为几案,在门前埋锅造饭,开始办公。由于此地民族矛盾很紧张,加之猛兽出没,他晚上睡觉都枕着一口刀。
 
百废待兴,于成龙首先抓两件事:安定地方社会秩序,恢复经济。他决定减缓人民的赋役,建学宫,设养济院,使人民休养生息,让人民安居乐业,并申明保甲,严禁携带兵器。一旦发生杀盗案件,他都秉公执法,从严惩办。对长期威胁罗城地区安定的少数民族山寨势力,临之以兵,晓之以理,结之以义,从而与他们建立了和睦的关系,罗城地区的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于成龙又鼓励人民发展生产,认为这才是使罗城得以稳定、富裕的长久之计。每逢耕种时节,他都深入民间,四处察看。看到努力耕作者,就一再问候、鼓励;看到懒惰者,就严厉地批评;看到耕作不得法者,他就耐心教导。人民一看到他来了,就欢呼着从田野上跑来,围在他身边,向他施礼,问长问短。在不长的时间内,罗城就富裕起来了。他又发动人民扩建罗城,召民来居,使这个破败的边陲小城出现了一派兴旺的景象。
于成龙和罗城人民建立了亲如家人的关系,他一般不穿官服,也不摆官架子,经常深入民间,访问疾苦。罗城本来就不大,因此,县城里每家的情况他差不多都了如指掌。罗城人民亲切地称他为“阿爷”,就连家中的婚丧嫁娶都来找他商量。百姓见他生活很苦,就不时送些钱物来,于成龙不收,百姓急得直哭。淳朴、善良的边疆人民的一片热心感动得于成龙也经常落泪,他耐心地劝说道:“我一个人在这生活用不了多少东西,你把这些东西拿回去给父母用,就同给我用是一样的。”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