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上善若水,是故柔弱胜刚强(2)

2010-02-04 10:32
来源:感悟中国式智慧 作者:常 桦
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也很可能救弱者于危难之间。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寻找保护的一个护身符。穆嬴夫人就是靠了她的柔情而使赵
 “柔”被弱者利用,可以博得人同情,也很可能救弱者于危难之间。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寻找保护的一个护身符。穆嬴夫人就是靠了她的柔情而使赵盾等君臣放弃了废弃太子另立国君的念头。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襄公死了,太子夷皋年龄很小,少不更事。朝内一片混乱,诸大臣各有主张,都想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为国君。在这些臣子中,有两个人势力最大,一个是赵盾,一个是贾季。赵盾想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而贾季想立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乐。眼看着年幼的儿子就要失去继承君位的权利,夷皋的母亲穆嬴使出了以柔克刚之计。每逢群臣朝会议事,穆嬴就抱着小太子在朝堂痛哭,说:“先君到底在哪一点上有过失?年幼的太子有什么罪?太子虽然还小,但总也还是先君亲自册立的,难道谁说废就可以废吗?废掉嫡嗣而去从外边迎立新君,你们把太子放在哪里?你们不怕坏了祖制吗?你们眼里还有先祖还有君王吗?先君啊,今日我们孤儿寡母任人欺凌,你就不能睁睁眼显显灵吗?”她往往掩面长泣,太子年幼,见母后伤心流涕,虽不明白怎么回事,却看也看得伤心,也就在一旁跟着放声大哭。到伤心处,母子抱成一团,泣声如咽,场面甚是凄凉感人。群臣即使不以为然,却也不免有些心酸,次数多了竟也开始逐渐地有了做贼心虚的感觉。穆嬴还经常在散朝后抱着太子去赵盾家里,以情动之,说:“先君倚重您,临终之前抱着这个孩子把他托付于您。先君的殷殷叮嘱,无尽的信赖、担心而又满怀希望的目光,妾身都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您难道就忘了吗?先君担心太子年幼,但因为您那么恳切地答应照顾太子,他也就放心地去了。而今您却要废黜太子,您难道不想一想先君对您的厚待和重托吗?丈夫岂可不忠君?丈夫岂可不守信?百年之后,您打算如何去见先君呢?而且,太子何辜啊!”赵盾一面于情不忍,一面担心这样下去会闹得人心惶惶,国内将不得安宁,而且会让自己失去人心,自己拥立的新君也将失去人心,那样岂不是得不偿失?于是他与群臣商议,派军队去拦截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不让公子雍进入晋境,仍然立太子夷皋为君,就是晋灵公。
 
“柔”若被正者利用,则正者更正,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为人宽怀,不露锋芒,忍人所不能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出于众,人必诽之。汉武帝时,公孙弘身居高位,但是生活极为简朴,从不像有的公卿那样穷奢极欲。朝官汲黯认为他很虚伪,于是向武帝报告说:“公孙弘地位在三公之列,俸禄那么多,却经常身穿布衣,出入都从简,一点都不像朝廷高官的样子,处处显出一副穷酸相,这其中一定有诈。”
 
人不一定要为恶才遭致灾祸,像公孙弘一样,平日兢兢业业为国效劳,为人也心胸坦荡,并没得罪什么人,也从来不算计别人,只不过生活简朴了一点,却也几乎成了罪过。汉武帝原本就是多疑的人,即使没有人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他也是对每一个人都有所猜忌的。而现在有人来跟他说公孙弘“有诈”的话,在他那多疑的心里岂不又添了一层疑惑?汉武帝一下子提高了警惕,召见公孙弘,问他关于汲黯所说的事。公孙弘见皇上脸色阴沉,估计自己将有可能大祸临头,一不小心就可能性命难保。但他一向光明磊落,君子之心坦荡荡,所以他并不畏惧,从容地谢罪说:“陛下所说臣常穿布衣的事确实是有的。九卿之中和微臣最要好的莫过于汲黯了,现在他质问于我,也确实是挑中了我公孙弘的毛病,三公常穿布衣,确实有巧施骗术沽名钓誉之嫌,有些不合常情。而且管仲做齐国的宰相,得到齐王多次馈赠,财物多得可以和国君相比拟;齐桓公称霸以后,也乖越了一般君主的本分。好像财富总是与地位高低成正比的,很少有位高而生活清苦的。但是也并非都如此,晏婴做齐景公的辅臣,吃饭不加肉,妻妾也不穿丝织衣服,齐国照样治理得很好。所以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有才能的大臣而不是有财富的大臣。现在我公孙弘做御史大夫,穿麻布衣服,不求华丽生活,只是觉得无需那么挥霍,简朴一点并没有什么损失和不便,反而能为国家节省些财富,有什么不好呢?别人若怀疑我这样做是另有其他目的,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太抬举我了。”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