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去奢去泰,人生应顺其自然

2010-02-06 10:33
来源:感悟中国式智慧 作者:常桦
《道德经》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意谓圣人应顺应自然,常保尊贵的地位,做事一定不要过分,不要奢侈,不要过头,不要勉强他人,

《道德经》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意谓圣人应顺应自然,常保尊贵的地位,做事一定不要过分,不要奢侈,不要过头,不要勉强他人,这样才能常有而不失,常胜而不败,常贵而不贱。
 
老子要求把太甚的、过分的、极端的、奢侈的、多余的东西去掉。老子“去奢”的思想在当今仍有很重要的意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概括。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晏子、杨震、于成龙等尚俭去奢的廉吏,为后人所称道。奢侈是最危险的东西,虽然它没有牙齿,却可以吃掉你的理想;它没有双脚,却可以引导你走向歧途;它没有烟味,却可以熏黑你的灵魂;它没有砒霜,却可以毒害你的情操、意志和人格……因此,去奢至今仍重如千钧。
 
杨震,字伯起,古弘农郡华阴县人,生于公元60年。他的祖辈属华阴世家大族,历代封侯。由于父亲离世过早,家道衰落,自幼生活贫寒。但他少有大志,敏而好学,而且从当时九卿之一的太常桓郁研习《今文尚书》,终成一代宗师。入仕前他也像父亲一样,在华阴县牛心峪讲学,相传“从者如流,其峪多槐,故称杨震槐市”,时间长达20年,学生多达两千。公元112年3月,杨震调任山东东莱太守。两年后,杨震又调任河北涿州太守。由于他为政清廉,所以尽管当时全国盗寇横行,但他所治辖的东莱、涿州等地的民情和局势却较为安定,很受辅政的邓太后和大将军邓骘的赏识,所以公元117年6月,他升为太仆;12月,调迁为太常。在这之前,朝廷的“博士选举多不以实”,而杨震到任后,即荐举明经名士杨伦等五人为“五经博士”,“显传学业”,受到当时学界人士的普遍称赞。
 
公元123年10月,杨震改任太尉,掌管国家军事。他刚一上任,汉安帝刘祜的舅舅、官为大鸿胪(掌管外交)的耿宝,即在他的面前替大宦官中常侍李闰的哥哥说情,让其提拔,他严词拒绝。耿宝又对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兄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就是说提拔李闰的哥哥是皇上的意思,他只不过是传达一下罢了!杨震回答说:“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杨震不肯从命在人事上“走后门”,耿宝也只能恨恨而去。阎皇后的哥哥、身为执金吾(掌管京师警卫)的阎显,也来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信,杨震也同样没有同意。后来汉安帝刘祜诏示为乳母王圣大规模修建住宅,中常侍樊丰以及侍中周广、谢恽等一帮宦官更加相互煽动,弄得朝廷乌烟瘴气,满朝文武大多敢怒而不敢言。但杨震不能容忍,他又给汉安帝刘祜上疏,声泪俱下,痛陈厉害。但是刘祜荒淫无道,对杨震的话不但不听,还怒目而视。后京师及有些地方连续三次地震,国家局势岌岌可危,也不见刘祜有丝毫的醒悟。不久,刘祜听信谗言,派人收回了杨震的太尉印绶。杨震感到十分失望,闭门绝客,不与外人相见。樊丰、周广等奸臣更不顾一切地对杨震进行诬陷,于是刘祜又将杨震贬为庶人,诏令遣归华阴原籍。
 
杨震回归华阴途中,行至洛阳城西夕阳亭(在今陕县境内),思前想后,悲愤地对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家人说:“为官不能效忠于国,不能报答于民,千古落骂名,生有何益?”还说:“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祀!”说毕就饮鸩酒而死。其时为公元124年3月,杨震年寿64岁。杨震死后,弘农太守移良秉承王圣、樊丰等人旨意,派人在陕县将杨震灵柩扣住,不让回里,且露棺道侧,不准埋葬。还谪遣杨震的儿子杨牧、杨秉、杨奉等人代驿吏、邮差传行文书。当时的过路人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伤心落泪。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