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面临重大压力时,往往很难开口说实话,特别是当我们面对某个与我们有重大关系的对象时,我们往往会因为顾忌而难以开口,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谈话中的成府问题。
所谓成府,不仅是语言艺术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和同志的态度问题。要想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人,就必须学会在交谈中成府,而能在语言中巧妙地避开这些成府,又达到自由表达心意的人,可以说是处世社交中的佼佼者。
领导老李,身材高大,眉目清秀,美中不足的是中年微秃,虽然这纯属白玉微瑕,老李却深以为憾。如果有人戏说他“怒发难冲冠”,他准会茶饭无味,三天三夜难以入睡;即使在他面前无意中说“这盏灯怎么突然不亮了?”或“今天真是阳光灿烂”等话,这位平素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也会愤然变色,有时竞至于怒目圆睁,拂袖而去,弄得说话者莫名其妙,十分尴尬。
这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阿q惯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因而少有耿耿于怀之事。别人欺他、骂他、打他,他都善于控制自己,心理很快会平衡,惟独忌讳别人说他“癞”,因为他头皮上确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癞疮疤。只要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一个“癞”字,或发出近于“赖”的音,或提到“光”、“亮”、“灯”、“烛”等字,他都会“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口讷的便骂,力小的便打。”
其实,不仅老李和阿q是如此,忌讳心理人皆有之。当过长工、后来揭竿而起并终于称王的陈胜就忌讳别人说他是庄稼汉出身。有几位患难弟兄在陈胜面前不知趣地提起有损陈胜形象的往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你看,陈胜的忌讳心理是多么强烈,这几位患难弟兄因不谙忌讳之术而丢了脑袋又是多么可悲!
一般来说,以下三种情况最容易触发忌讳心理。讲话者应该引以为诫。
丑陋之点。人人都有爱美之心,不幸的丑陋者和残疾者大多有自卑感,不愿听到跟自己的短处有关的话题。谢顶者忌说“亮”,胖子忌说“肥”,矮子忌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者忌说“丑八怪”,跛子忌说“举足轻重”;驼背忌说“忍辱负重”等等。这种正常的心理应该得到充分理解。
失意之处。人生在世,总希望自己能一帆风顺,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难免有失意之时,或高考落榜,或恋爱受挫,或久婚不育,或夫妻反目,或就业不顺,或职称评不上,诸如此类的失意之处暂时忘却倒也轻松,有人有意无意提起就会使人心灰意懒、沮丧不已。万事如意、踌躇满志之人则多以昔日的失意为忌讳,生怕传播开去,有失脸面。
痛悔之事。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一旦认识错误便会痛悔之至,以后一想起自己曾犯过的错误就自感脸上无光。犯过品质错误者更是讳莫如深。如果听到有人说起类似的错误,就会有芒刺在背、无地自容之感。
有极少数人以触别人的痛处、犯别人的忌讳为乐事,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即使无意中的犯忌也有可能影响朋友感情和同志关系。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在说话时总是尽量成府。
那么,作为领导又该怎样成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