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封建社会有时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然而它对后世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着诱导作用。在今天,只有充分做到“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但是不在这个职位上,就不谋划这个职位的事务,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是个很好的被广泛运用的模式,各司其职,会提高效率。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坚定信念,持守正道,才能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天下有了道德、政治开明的时候,那就出来做官,治理百姓;天下无道,黑暗残暴,那就闭门读自己的书,不为暴君出力。国家有道开明的时候,如果自己还是贫穷寒贱,那一定是自己没有尽力宣扬教化,传播文明,这是可耻的事情。国家没有道义,暗无天日,而自己反而富裕显贵,这一定是自己出卖灵魂,亵渎人类的文明圣洁,真是可耻啊。
做到这一点就维护了知识分子的气节。也正是这种气节,才让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流传了五千年而不改不移;就是因为有一支意志坚定而且训练有素的知识分子队伍,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追求,决不做任何势力的附庸,所以才能制衡社会保持健康发展。
正是这种独立意识,使得知识分子安分守己,君子固穷,克尽职守。能做什么官,就去做什么官,不要做就不做,做了就去做好。居于什么位置,就当好自己的职责;不在那个位置,就决不操那分闲心。如果自己的事情往往做不好,却总是想着别人的事情,谋算着别人的位置。越俎而代疱,结果谁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反而违背了立位设官的初衷。
人不是万能的,自己不处在那个位置上,对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没有体验,而且所知的经验也不够,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事情做好。历史上许多大臣下来以后,不问政治。像南宋有名的大将韩世忠,因秦桧当权,把他的兵权取消以后,每天骑一匹驴子,在西湖喝酒游赏风景,绝口不谈国家大事,真如后人有两句名诗说:“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执行者。
一个人,尤其关于现实的思想,不要太不守本分。不守本分就是幻想、妄想,徒劳而无益的。不是自己的职掌范围,不必过分去干预。以现在的政治思想来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就是“不要违反思想的法则”。如果用在做事方面,也可以说,不要乱替别人出主意。由这样去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就好理解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正如后来所说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两句话,都是很有道理的。天下人都能够各自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天下便会稳定,发展富强。各人如果都不干好自己的工作,却总是忙着去考虑他人的事情,那么天下秩序就会乱。社会分工不定的结果,是谁也干不好自己的工作,更糟糕的是会引发不公平竞争,人心因此而险恶,社会因此而动荡。所以,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