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得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
一个一毛不拔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而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别人,自己怎么办?君子要顾本,所以中庸之道是既不太小气,也不太大方。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个“成本”,使用方法和时机得当,则降低成本,获得人心。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事业活动,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广告”。并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而“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人们的好感与支持。
对别人的帮助或者援助,要做到中庸,也就是恰到好处,关键是及时,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一个有钱人对爱因斯坦抱怨:“谁都不喜欢我,他们说我太自私小气。可是我的遗嘱上已经写好,要把我所有的财产捐给一家慈善机构。”
爱因斯坦说:“也许有个牛和猪的故事,可以给你一点启示。有一头猪到牛那里,对牛抱怨:‘别人总是说你很友善,这点倒也没错,因为你给他们牛奶。可是他们从我身上带走的东西更多啊,他们得到的香肠、火腿、肉不都是我的吗?连我的猪蹄子都拿去炖了!可是,谁都不喜欢我,对人来说,我就是一只让人讨厌的猪!怎么会这样呢?’牛想了一会儿说:‘可能是因为我活着的时候就给予他们了。’”
爱因斯坦说的这个寓言故事的用意很清楚,给予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大家都送的时候,有你没有都显示不出你的帮助重要,而在对方危难时送他,他就会感激你。经常听到人说:“在困难中得到了你的帮助,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古人说:“一饭之恩必报。”为什么要报?没有这餐饭,饥饿者可能就没命了,一饭之恩就是活命之恩。《水浒传》上宋江为什么得人缘,那么多英雄好汉都尊敬他、服他管,还不是他善于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帮助人,以致人们称他为“及时雨宋江”?
所以为人处世,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要有与他人同甘共苦、心里装着他人冷暖的情感;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做扶危解困的“及时雨”。
做人的互助原理是:你在关键的时刻帮人一把,别人也会在重要时候助你一臂。初看起来这似乎是等价交换,然而,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可能孤独一人打拼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面推广开来,更离不开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想别人将来帮助你,你就必须先去关心别人、感动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回报。因此,高明的为人技巧就是急人之难,解人于倒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