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中庸执著诚性的本质(2)

2009-03-24 16:2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无可否认,在古人那里,诚性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我们在企业管理中讲诚性,需要剔除其所谓天命的神秘成分,使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在我们今天看来

无可否认,在古人那里,诚性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我们在企业管理中讲诚性,需要剔除其所谓天命的神秘成分,使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在我们今天看来,诚性与诚实、诚信的意义相近,应当包含诚实、诚信,但不限于诚实、诚信。诚性固然要讲诚实,但同时也要讲艺术、科学和策略;诚性固然以诚信为基本的要求,但是它比诚信所依凭的契约形式承担的义务更多,足以弥补契约的缺陷和不足。在企业管理中,诚性应当是雇员对公司的天职,是对委托者负责的精神,是代理人本来所应当具有的天性,是职业经理人所应当具有的禀赋,也是对执行者的基本要求。如果说中庸管理是一种包装,其实质就是诚性管理。从诚性的守恒上反观中庸,才能真正发现中庸管理的魅力。

实施中庸管理的现实意义

我们这里揭示中庸的本质,强调诚性,不是要在儒学家们面前班门弄斧,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管理的实践服务。如果把中庸之道作为杰出的领导艺术,那么它是一种巧妙的方法更是一种独特的品质。尤其是在各种方法鱼龙混杂,使用没有禁区而我们又必须有所取舍的情况下,诚性的品质保证更为重要;反过来说,能够以诚性的品质作为保证,方法的探索和取舍才较为可靠。强调这一点,至少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坚持创新而不逾轨。实施中庸管理似乎与大胆创新的精神相悖,其实不然。《中庸》认为,只要从诚性出发就必须创新,因为环境在变,不创新就是不负责任。而且只要坚持诚性,就能找到创新之路,就可以进行正确的创新之路的选择,进而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这叫做“自诚明”:真正做到了诚信,就可以达到洞明的境界,自然会明白创新的道理。因为诚性作为人的自然禀赋即为“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自然可以悟出创新之道。创新是要讲风险的,如果个人患得患失,就不会勇担风险。创新的风险也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只要创新者有诚性,企业就可以相信他会将风险降至最低。正是因为管理人员讲诚性,才会在创新中做到“随心所欲不逾轨”;相反,没有诚性的创新可能暗藏“机心”,出现“智慧出,有大伪”的倾向。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创新”,连华尔街的资深分析师都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这个被《财富》杂志连续六年评为“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公司终因财务造假丑闻而宣告破产。教训固然值得警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遏止创新,这又是中庸管理的另一种要求。

变法图强而不违“天性”。中庸固然讲“不易”,但不是不讲变易,而是要把诚性作为变化中的不变性,这才是在变化中“不易”的价值所在。反过来说,坚持诚性是为了更好地变易,否则讲诚性就没有实际意义。《中庸》第二十六章指出:“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那意思是说,真正的诚性是应该做到生命不息,变革不止的。变易也不是顺其自然式的被动应变,而是主动求变。在主动求变或者在企业管理“变法”,使企业更加包容,不断出现质的跃迁。当然,对于企业实施变革时存在着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不能等闲视之。依靠诚性正有助于消除不确定因素的消极影响,保证在变法图强中沿着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庸是不断超越自我,是更加包容中的本色犹存。在不断变法图强中始终能够做到不违背诚性的“天性”,就有助于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基业长青。

在变革的利益冲突面前“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是中庸之道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这不是要当和事佬、和稀泥,甚至丧失原则,而要凭着诚性。出于公心统筹兼顾。企业的每一次变革,在内部都面临着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管理者自己也面临着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兼顾的考验;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促使企业朝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都会极力推荐或者力主自己认为合适的决策方案;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管理者要站稳自己的立场,还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做出更为客观的决断。我们在现代企业中所讲的诚性不是愚忠,不是以人身依附为基础的亲亲疏疏、尊尊卑卑、长长幼幼的“差序格局”,而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契约关系”上的职责和职守,其特点是重平等、重理性,坚持的是普遍主义原则,不能形成特殊主义的内部人利益本位。在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正是管理者或者执行者是否具有诚性的表现。

如果说中庸是整体思维,非此即彼是分解思维,而讲中庸只是要讲适度、尺度,把握分寸,那么,假如中庸仅仅限于“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就无法走出分解思维的困惑。因为那只是把两分法变成了三分法、多分法,分解得更为细致罢了。也就是说,将中庸应用在管理实践中,必须把诚性放在首位。我们也只有把中庸理解成讲诚性的方法,用以指导管理实践时才不至于演变成公司政治的厚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