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拍卖宫灯,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有人认为,宫灯是天安门的一部分,卖了会有损国家的形象。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宫灯已经退役,作为纪念性文物却有价值,万众瞩目的拍卖将会是爱国主义的课堂。
参加拍卖的企业都是很具实力的企业,而并无盛名的金鹰集团成为宫灯的新主人,结果出人意料。人们惊奇地发现:金鹰是一个新兴的企业集团,其人员组成平均只有35 岁,却运作着近数亿资产。总裁吴彪,金融界出身,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领导企业在实业、商贸、地产、金融、旅游、传媒等诸多行业里崭露头角。中华百亭鱼乐园可谓是浙江省在北京最大的投资项目。
当记者问起吴彪为何钟情于这对宫灯时,他说:“我们首先认为这对宫灯是中国文物中的无价之宝,是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待中华百亭鱼乐园建成后我们要把它挂在园门口,让海内外游人参观。另外,“金鹰”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有义务保护好国家的文物。”百亭鱼乐园的确景色不凡:高大华丽的城楼,黑白相间的小屋依水而建,一幅江南风景画。1400 米长的游廊,百座庭台与琉璃交相辉映,配上中华5000 年历史的长卷壁画和1080座中国姓氏源流石碑,令人耳目一新。大红宫灯找到了一个新家。
“金鹰”仅仅因为鱼乐园是仿古建筑园林,就天真地挂上了这对大红宫灯以锦上添花吗?确实,金鹰集团竞买宫灯是出于中华百亭鱼乐园本身建筑风格的需要,也是出于保护文物,爱国情愫等等原因。但作为商家,“金鹰”竞买宫灯毕竟是一项投资,由此引发的大红宫灯效应,除了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还有经济的。金鹰集团以巨额的付出换回了更多的回报。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自1 月9 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向传媒发布了一对天安门旧宫灯将被拍卖的消息,至2 月19 日这对宫灯拍卖至今,国内外有400 至500 家新闻媒介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如果“金鹰”刻意去做广告的话,将投入上亿元的资金,难怪有人说:与花钱做广告相比,“金鹰”的这种传播方式才是真正一流的策划。
“金鹰”人买到宫灯后,突出的感觉就是生意好做极了。人们不容置疑地相信:“金鹰”有实力。前不久,金鹰集团在上海某大钢厂欲买钢材,因钢厂不了解这一新客户资信情况致使产品合同没有签成。宫灯拍卖以后,“金鹰”二次赴沪,对方闻听是买宫灯的企业,二话没说,立即签订合同。金鹰集团在近期有意向北京发展,想在北京找地建立总部大厦。无奈近期不再新批基建项目。北京一大股份公司手里有立好的项,只因资金缺乏而迟迟不能开工,当听说竞买宫灯的企业有合作意向后,两家立刻进行谈判,意欲合作。
宫灯使企业赢得了意外的市场优势,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买宫灯后,金鹰集团接到了许多愿意与其合作的信息。最有意思的是广州、上海几家名望甚高的宾馆、饭店,愿意租借大红宫灯,开价每日租金3 万元!如果以此计算,“金鹰”每年坐收1000 多万元。但总裁吴彪却一概予以拒绝,理由很简单:让全国人民放心,宫灯一定会保管好的,“金鹰”不会将这对国宝用于纯商业活动的。行内人估计,这对唯一流入民间的大红宫灯,本身就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若干年后还将大大增值。大红宫灯引发出的宫灯效应,可以说是商业竞争的智慧和文化层次上的体现,是商业策划运筹得当的成果。
“金鹰”人认为以1380 万元的巨资买来一对宫灯值得。如果在低价位上购得却达不到预期反应,虽节省了投资,但亦意味着失败。失败的投资商家是不会去做的,其实“金鹰”人对这对“宫灯”的心理价位在2000 万元左右。
精明的企业家知道:这是一项掷地有声的投资而决非简单的开销。此举只是“金鹰”成功的市场战略的一部份。
温馨服务永远的承诺——“蓝岛”
在崛起北京蓝岛大厦,自1993 年1 月18 日正式营业以来,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运用Cl 战略,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良好低价企业形象,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效益方面,大厦从刚开业的日均销售90 万元,直至日均销售200 多万元,最高达451 万元。至1994 年1 月18 日开业一周年时,全年销售额达到了5.8 亿元,跃居京城10 大商城第六位。社会效益方面,蓝岛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首都人民所喜爱的购物中心之一。
导入CI 的背景1993 后企业大胆开拓进取的一年。
从客观经济形式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正确轨道,并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谁能将消费者吸引过来,谁就会兴旺。
从北京市商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等老字号市场,依然雄风不减。
亚运会以后,北京的商业发展迅速,随着西单购物中心、长安商场、赛特等一批新型商场的开业,给北京市的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北京商业在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就是说,现代化的商业要在经营布局、指导思想以及购物环境、服务方面都要有一个变化,要向国际水平靠拢。